吉祥慧瑞寺
吉祥慧瑞寺,俗名鄂托克召、新召廟,賜名清遠寺,藏語名熱希巴拉達爾令,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腦高岱嘎查境內的伊克烏素。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2]
吉祥慧瑞寺 | |
---|---|
基本資訊 | |
國家 | 中國 |
位置 |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 |
座標 | 39°28′5.99″N 107°47′53.99″E / 39.4683306°N 107.7983306°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地圖 | |
歷史
編輯前身
編輯該廟的前身是鄂托克旗扎薩克王爺主持修建的清朝該旗最早的寺廟,賜名「烏力吉圖沙日召」。[2]烏力吉圖沙日召初建於清朝順治九年(1652年),由鄂托克旗第一任扎薩克善丹貝勒出資興建。[1]順治九年(1652年),鄂托克旗第一任扎薩克善丹貝勒,在王府會見應順治帝邀請赴北京的五世達賴羅桑嘉錯。同年,遵五世達賴的旨意,善丹貝勒在王府所在地親自主持興建王爺廟,並決定全鄂托克旗建13座廟,36座殿堂,共建49座寺廟。王爺廟落成後,稟報清廷,清廷賜名「熱西達爾傑嶺」。王爺廟是管理全旗49座寺廟的第一大召,故又稱「鄂托克召」。鄂托克召每年農曆七月十九日跳查瑪舞,農曆每月初八、十五、二十五、二十九日誦經。主誦經文有《藥師佛經》、《無量壽佛經》、《救度佛母經》、《四曼荼羅供經》、《閻曼德迦灌頂經》、《六臂護法經》、《閻羅王經》、《天母經》、《北方多聞天王經》等等。 [2]
此後,鄂托克旗歷任扎薩克均對該廟有所修建:[2]
- 第二任扎薩克索諾木在位時期(1663年-1682年):增建密宗經院,供奉白傘蓋佛母、救度佛母、藥師佛、遍知佛、閻曼德迦佛。[2]
- 第三任扎薩克松喇布在位時期(1682年-1709年):最初增建一座五間大的廟,供奉宗喀巴師徒三尊、綠度母、六臂護法神、多聞天等佛像,奏請清廷後,該寺獲賜名「熱西嶺—烏力吉圖召」。隨後,又修建一座51間大經堂,以及許多喇嘛住宅,並將寺內原來的陳設及裝飾全部更新,使該寺成為遠近知名的大召,賜名「吉祥慧瑞寺」。[2]
- 第四任扎薩克干珠爾在位時期(1709年-1718年):自西藏攜回達賴賜予的檀香木雕釋迦牟尼像及觀音菩薩像,作為鄂托克召的主供佛。[2]
- 第五任扎薩克諾依羅布扎木蘇在位時期(1718年-1747年):增建一座守齋行堂,堂內供奉觀音菩薩及五百羅漢像,並制定守齋儀規,規定自農曆四月初一至十五日舉辦守齋經會。[2]
- 第六任扎薩克棟羅布扎木蘇在位時期(1747年-1773年):赴西藏拜會七世達賴,獻曼荼羅及金銀綢緞,請求七世達賴派高僧赴鄂托克召宣教。達賴遂派來成就博士章巴卻珠講經。此後,章嘉呼圖克圖若必多吉來到鄂托克召,受到扎薩克王爺、大喇嘛等千餘人迎接。甘肅拉卜楞寺章楊沙德巴活佛來鄂托克召講經。棟羅布扎木蘇王爺興建83間大經堂,請卻藏活佛為大殿主持開光。隨後,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和乾隆三十七年(1772)分別興建了顯宗經堂、密宗經堂。[2]
- 第七任扎薩克棟羅布色棱在位時期:邀請應乾隆帝之邀赴北京的六世班禪下榻王府。棟羅布色棱親赴阿拉善旗迎接六世班禪,六世班禪抵達鄂托克召時,伊克昭盟各地趕來的5000多名僧人夾道歡迎。此後,塔爾寺土觀活佛來到鄂托克召,見阿爾巴斯山中有一風水寶地,便提議在此興建曼巴扎倉(醫明學院)。藏曆第十三饒回庚戌年(1790年),曼巴扎倉竣工,殿內供奉檀香木雕釋迦牟尼、藥師佛、救度母、白傘蓋等佛像,由章嘉呼圖克圖伊希旦比扎拉森主持開光。[2]
- 第八任扎薩克索諾木喇布傑根敦在位時期:自西藏大昭寺請來盧本活佛羅布桑丹津到鄂托克召宣化。又秉承興扎活佛羅布桑道爾吉的旨意,於癸未年(1823年)在烏蘭吉林廟重建時論經院。 [2]
新召
編輯鄂托克召建立一百多年後,四周沙化嚴重。道光四年(1824年),王爺福晉瑙敏吉德、坐凳喇嘛丹僧那木吉拉、梅林索諾木蓋當等人提議,協商決定遷移廟址,興建一座像塔爾寺大金瓦殿一樣的新廟。經高僧勘風水後,廟址選定為伊克烏素,新廟開工建設,即現在的新召廟。道光四年(1824年)開工,道光十年(1830年)竣工並開光。寺廟遷移至新址後,俗稱「新召廟」,原址上的寺廟則稱「豪沁召」。[1][2]
新召廟由大琉璃殿、大經堂、顯宗經堂、密宗經堂、多聞天王堂、時輪經堂、五勇猛明王護法殿、密宗護法殿、守齋行堂、時輪六臂護法殿、經學院藏經殿、康村殿等組成。[2]
此後,歷任鄂托克旗扎薩克繼續關懷該廟:[2]
- 第九任扎薩克昆藏拉布坦扎木蘇在位時期(1838年-1851年):邀請卻藏活佛來新召廟、鄂托克王府作法事。
- 第十任扎薩克額爾德尼朝克圖在位時期(1853年-1862年):邀請章嘉呼圖克圖羅布桑葉希丹津尼瑪來新召廟講經。
- 第十一任扎薩克察克都爾扎布在位時期(1862年-1881年):甘肅寧夏回民反清起事。清朝同治七年(1868年)夏,回民造反軍搶劫了新召廟的佛像及財產,燒毀了琉璃大殿、大經堂、顯宗經堂、密宗經堂、時輪經堂等大殿堂,該廟遭毀滅性破壞。丁丑年(1877年),重建顯宗經堂。
- 第十二任扎薩克喇什扎木蘇在位時期(1882年-1902年):重建新召廟。光緒十三年到二十四年(1877年至1898年),喇什扎木蘇向全旗的民眾攤派款項與勞力,先後重建80間大經堂、時輪經堂、密宗經堂等主要殿堂。
- 第十三任扎薩克噶拉藏羅勒瑪旺吉勒扎木蘇在位時期(1902年-1937年):重建琉璃大殿。民國5年(1916年),噶拉藏羅勒瑪旺吉勒扎木蘇與新召廟掌堂喇嘛扎拉森等人協商,決定重建一座綠色琉璃瓦頂三重檐的大召,向全旗民眾攤派銀兩、勞力。王府衙門還派員赴阿拉善旗和察哈爾、烏蘭察布盟等地化緣。旗衙門下發公文,調集200多名勞力,於民國5年動工,民國七年(1918年)竣工,耗資5萬塊銀元,建成一座綠色琉璃大召以及9座大白塔。民國23年(1934年),九世班禪應邀來到新召廟宣化,在鄂托克旗駐留70天。
- 第十四任扎薩克旺欽扎布在位時期(1937年-1943年):乙酉年(1945年),塔爾寺賽朵活佛來到新召廟講經、灌頂。丁亥年(1947年),塔爾寺瑪拉活佛圖布旦彭蘇克來到新召廟常住,共居住了17年。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新召廟有琉璃大召、大經堂、顯宗經堂、密宗經堂、時輪經堂5大殿堂,以及多聞天王殿、五勇猛明王護法神殿、密宗護法神殿、時輪六臂護法殿、守齋行堂、經學院殿、康村7座小殿,共計12座殿堂,253間;此外,還有活佛、大喇嘛、王爺府邸6座共67間,廟倉總務處4座、喇嘛住房共118座485間。新召廟設有負責審判僧俗案件的衙門。廟務管理會由60人組成,組成人員包括大經堂的大喇嘛(坐凳喇嘛)、顯宗經堂、密宗經堂、時輪經堂的大喇嘛、二喇嘛、三喇嘛、格斯貴、管廟章京、參領、管事長等等。每年舉辦法會260天。每年需佛燈酥油1200斤,供佛面300斤;誦經會上,喇嘛食用白面5000斤、大米500斤、炒米7000斤、酥油400斤、麻油300斤、果子300斤、紅糖300斤、紅棗250斤、肉食3500斤,以上食品少部分由廟倉負擔,大部分由民眾奉送或化緣而獲得。四大吉薩(廟倉)擁有2297匹馬、670頭牛、4700餘只羊,另外還存有元寶、銀元等等。 [2][1]
1949年8月,鄂托克旗和平解放。此後,人民政府採取「信教自由、保護召廟」政策,同時推進宗教改革及愛國教育。牧區民主改革廢除了宗教上層的封建特權,減少了法事經會的舉辦次數,採取入牧業社、公私合營等方式,將廟倉牲畜變為集體所有財產。解放後,許多喇嘛還俗並娶妻,參加勞動,一些年輕喇嘛還參加革命工作。解放之初,新召廟在冊喇嘛共有290名,其中常住喇嘛155名;1955年,喇嘛減少至73名。1956年,推行撤區劃蘇木的機構改革,在新召廟成立新召蘇木人民委員會,新召蘇木各機關占用了新召廟各個殿堂及房屋。 [2]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新召廟被視為「破四舊」的對象。1967年,新召廟5大殿堂、7座小殿的銅佛像、大號、鈸、銅佛燈盞等當作廢品,通過大膠車運到烏蘭鎮,作價3900多元出售,賣得的錢作為新召公社建設八一水庫的基金,投至八一生產大隊。文化大革命期間,黨政領導以及中上層喇嘛被打成反革命分子,新召廟無人管理,淪為各個機關、學校、生產大隊瓜分的對象。1969年至 1975年,新召廟的12座殿堂被全部拆毀,6座府邸僅剩2座,4大吉薩僅剩1座,108座喇嘛住房僅剩12座,整個新召廟變成了一片廢墟。[2]
重建過程
編輯改革開放後,為落實中共中央〔1982〕19號文件精神,於1984年12月經伊克昭盟行署批准,將新召廟指定為鄂托克旗宗教活動點。1985年,該廟喇嘛將九世班禪曾經下榻的府邸修繕一新,在其中誦經及舉辦法事。1986年,經十世班禪關懷,喇嘛們請回《甘珠爾》一套,放在該宗教活動點。同年,經眾多施主及僧人努力,在主管部門支持下,重建了15間時輪經堂、9間五勇猛明護法殿。1987年,重建9間康村殿,1995年擴建為12間。1995年,新召廟依法登記為鄂托克旗宗教活動場所。[2]
1997年,重建9間密宗護法殿,在羅桑隆如布班智達六世羅桑次成(寶勒德)的主持下,新建一座銀德木佛塔。1997年冬,北京雍和宮堪布喇嘛羅桑卻日格贈送一套《丹珠爾》,藏於新召廟時輪經堂。[2]
1999年6月18日,青海塔爾寺葛扎活佛一行來到新召廟講經。2000年10月17日,鄂托克旗黨政聯席會議決定,任命羅桑次成為新召廟主持喇嘛、廟管會主任。2001年2月,成立以旗長王峰為首的維修新召廟指揮部,同年3月26日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將《新召廟古建築維修方案》上報伊克昭盟行署。[2]
2004年農曆三月初八日,新召廟喇嘛羅桑全登向本寺贈送一世達賴、五世達賴、三世班禪、四世班禪、六世班禪、七世班禪、八世班禪、九世班禪的著作,及其他知名活佛的著作,共110卷。同日,新召蘇木人民政府向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呈送《關於修建新召廟琉璃大召的報告》。鄂托克旗人民政府組成修建新召廟琉璃大召指揮部,王峰(鄂托克旗旗長)任總指揮,馬嘎爾迪(鄂托克旗副旗長),羅桑次成(本寺主持)、布仁陶格陶胡(原鄂托克旗政協主席)、孟根烏拉(鄂托克旗民委主任)為副總指揮,籌備重建事宜。[2]
2005年正月十三日至十九日,孟根烏拉、哈永宏、鐵木爾赴塔爾寺,與在塔爾寺居住的主持喇嘛羅桑次成設計琉璃大召的重建圖紙。2005年6月6日,舉行重建琉璃大召奠基典禮。一期工程準備建設琉璃大召、主持喇嘛府邸、寺廟財務處、門殿四座建築,到2007年底已完成大召、主持喇嘛府邸、寺廟財務處。 2008年,完成門殿建設及全部建築的漆畫工程。同時,還在塔爾寺等地定做了銅佛像以及木雕佛像。[2]
新建的大召,外牆採用綠色琉璃磚,廟頂採用黃琉璃瓦,廟檐正中懸掛以藏文、蒙古文、漢文書寫的「吉祥慧瑞寺」匾額。整個建築金碧輝煌。[2]
2009年5月13日至17日,在主持喇嘛羅桑次成的指導下,塔爾寺與鄂托克召的喇嘛、僧俗施主、鄂托克旗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巴圖德力格爾、副局長額爾德木圖、陶格素、阿拉騰布拉格及全體工作人員參加了佛像內裝及安放、大堂裝修。大堂一層後庭正中供奉銅製加冠釋迦牟尼坐像,高3.8米,內裝釋迦牟尼舍利子兩粒、九世班禪舍利子一粒、各種寶物、靈藥、在菩提樹葉上繪製的長壽佛像三枚、《甘珠爾》210卷、《丹珠爾》103卷、宗喀巴師徒著作43卷、其他經典、紙印佛祖像十萬張、宗喀巴像十萬張、白度母像十萬張、香巴拉寶瓶等等。釋迦牟尼師徒三尊兩側,分別供奉銅製文殊、金剛手、觀音、地藏王、除蓋障、虛空藏、彌勒、普賢八大菩薩像。前庭後牆中央設有主持喇嘛寶座,兩側供奉白度母、綠度母、藥師佛、龍如菩薩。前庭東西兩壁分別供奉千尊白度母、千尊綠度母。大堂二層供奉密集金剛、勝樂金剛、時輪金剛,大威德金剛、馬頭金剛、喜金剛、不動佛、金剛手、獅面佛、作明佛母、空行母、宏光寶佛等等。大堂三層供奉宗喀巴師徒三尊、四臂觀音、財寶天王、大黑天、吉祥天母、曲佳、大紅司命王、白傘蓋、文殊、無量壽佛、白公保、金剛薩埵、尊勝佛母、白度母、旦見、五勇猛明王等等。[2]
2009年5月17日,依照閻曼德迦儀規,在新建的琉璃大召內舉辦了首次開門儀式暨簡易開光儀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