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
旅(英語:Brigade)是現代陸軍的編制,由若干個團或營組成,兩個以上的旅可以組成一個師,人數在上千到約萬人左右。
在現代軍隊編制中,旅是一個戰役戰術單位,用於完成特定戰役中的軍事任務。旅的指揮官稱為旅長,由少將軍官或上校軍官擔任,在這個層級,旅長擁有獨立的小指揮部和參謀機構,也會有自己的通訊單位。在編制上由多個兵種混合編成的旅可稱為混成旅、合成旅或聯兵旅。旅也可以由同一兵種組成,例如砲兵旅、工兵旅、憲兵旅等。也會有不由師級部隊指揮的獨立旅。旅由於編制較小,使用靈活,逐漸成為許多國家最高層級的軍事編隊。
起源
編輯各國部隊
編輯中華民國國軍
編輯1969年陸軍總司令部接受蔣緯國建議,廢團改旅,陸軍指揮體系以旅為基本戰術部隊,師為基本戰術兵團,軍為基本戰略軍團。
1998年因「精實案」裁撤所有的師級作戰編制,只保留8個師指揮機構(第16、19、26、33、34、46、49、51師),戰時遂行作戰指揮,陸軍作戰部隊則將步兵、坦克、砲兵、陸航等兩個或兩個以上兵種結合在一起,新編成40個「聯合兵種作戰旅」(以下簡稱「聯兵旅」),成為基本戰術兵團。
聯兵旅又區分為守備旅(步兵旅,編階分為上校、少將,視編裝大小)和打擊旅(摩托化步兵旅、機械化步兵旅、裝甲旅、空中騎兵旅、空降特戰旅,編階少將)兩類。
- 25個守備步兵旅編制:
- 五步一砲,約2800人×12
- 四步一裝(戰)一砲,約3000人×2
- 三步一裝(戰)一砲,約2800人×7
- 三步一砲,約2000人×4
- 15個打擊旅:
- 3個摩托化步兵旅,約3400人×3
- 3個裝甲步兵旅,約4400人×3
- 5個裝甲旅,約4300人×3、約3700人×1、約2700人×1
- 2個空中騎兵旅,約2200人×2
- 1個航空訓練中心
- 1個特種作戰旅
而之所以將基本戰役兵團由師改為聯兵旅,主要是因為臺灣本島面積有限、地形狹長、山地眾多、河川交錯、城鎮密集,不利於組織龐大及指揮層級較多的大部隊以縱深防禦陣形展開,更不適合機動作戰,因此認為旅級單位更加適合臺灣島等地理特點。
另外臺灣陸上交通線與橋梁多集中於西部平原地區,戰時容易遭到破壞摧毀,各部隊在短期內將很難跨越作戰區增援遭受敵軍攻擊的友軍部隊,組建聯兵旅能更加適應「預警短、縱深淺、決戰快」的防禦作戰形勢,「1個聯兵旅戰鬥力可超過1個傳統步兵師」及「可隨時派赴所需地區遂行支援和反擊作戰」,基於以上理論,將基本戰術兵團由「師」拆分重組為機動靈活、功能完整、具備獨立作戰能力的「聯合兵種旅」,以軍團為基本戰略軍團,希望各軍團能各自獨立支撐一個方向的作戰任務。
2004年「精進案」,針對守備步兵旅進行調整如下:
- 負責新兵訓練的8個後備步兵旅移編後備司令部、旅長軍階降編上校。
- 8個守備步兵旅裁撤。
- 1個特戰步兵旅改組整編為兵種指揮部,指揮官軍階維持少將。
- 2個守備步兵旅改組整編為地區守備隊,隊長軍階降編上校。
- 2個守備步兵旅合併整編為地區指揮部、5個守備步兵旅改組整編為地區指揮部,指揮官軍階維持少將。
2013年「精粹案」,負責新兵訓練的6個陸軍後備步兵旅(由原來8個已縮編為6個)在前中華民國陸軍司令李翔宙上將任內回編陸軍,旅長軍階維持上校。另外海軍陸戰隊新兵訓練中心負責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新兵訓練,中心指揮官軍階上校。
2020年「提升後備戰力專案」,2021年1月1日起以陸軍北區專長訓練中心、南區專長訓練中心,擴大整編為二個後備步兵旅之後,依照期程管制北、中、南地區,再度新編三個後備步兵旅,共計新編5個後備步兵旅(由原來7個[1]增編為12個),2023年1月6日編成完畢[2]。
中國人民解放軍
編輯自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起,解放軍開始逐步將一些乙等師縮編、拆編為旅,首先在空降部隊上進行試點(解放軍第十五軍的三個空降師一度均被改編為空降旅)。在1998年後師改旅的步調加快,除裝甲師已全部改為裝甲旅之外,同時出現了大量的機步旅、摩步旅,乙級集團軍開始向全旅制(5個左右的主力旅)轉變。然而,空降旅在1993年又改為師編制。解放軍的旅級編制不斷變化,主力營數量一般為5-6個,另有炮兵團1個(2營制),其餘單位若干。
2016年十三五規劃期間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新一輪軍改以後,解放軍已經將絕大多數的師縮編、改編為一種「合成旅」單位[3]。依照規畫目標一個合成旅將有傳統一個輕裝師的戰鬥力,中間的人數差距依靠科技裝備來彌補,所以每一合成旅的各式車輛達數百輛另有不少無人機,軍改前後一個營的坦克和裝甲車、步戰車的編制擴編了40%,火炮數量增加 50%,每旅並新增了數字化中型合成營的資訊軍種編制。[4]
俄羅斯陸軍
編輯在冷戰時期蘇聯紅軍基本不存在陸軍旅,而在蘇聯解體之後由於軍費緊張,俄羅斯陸軍的相當多的師不得不縮編為旅,但陸軍整體仍保持著以師為主力的框架。然而在2008年南奧塞提亞戰爭之後,俄羅斯陸軍在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的指導下實施一次重大改革,徹底廢除陸軍師的編制,將坦克師、摩步師全部改為坦克旅、摩步旅。每個旅擁有過去一個團(坦克團或摩步團)的主力營編制和數量(4個,3+1),但擁有過去一個師(坦克師、摩步師)的支援單位的編制和數量。至2012年俄羅斯陸軍僅剩1個機炮師。然而在謝爾久科夫下台後,俄羅斯陸軍又恢復一些師的編制。
美國陸軍
編輯在二戰中的美國陸軍的戰鬥單位(步兵師、裝甲師)基本不存在旅這一編制,步兵師下的各團在加強附屬單位(工兵、醫療等)後以團級戰鬥隊的形式參與作戰,裝甲師則在1943年取消了團,師以戰術指揮部的形式直接指揮下屬的坦克營和裝甲步兵營。只有一些支援單位(情報、炮兵、防空)等單位存在旅。然而美國陸軍對這種編組形式並不滿意,並在1954年——1956年間開始實施戰鬥群編組,將各步兵團內各營拆散,每個師擁有若干個營(隨年代不同可能是9-11個),分配給4-5個戰鬥群;到60年代的陸軍師重組計劃(ROAD)實施之後,在每個師內成立三個旅,旅作為一個非永久的編制形式,僅負責在戰時指揮師分配給這個旅的若干個營。師則保有著師內的大多數支援單位(炮兵營、支援營、陸航營)等。這種編制形式一直維持到冷戰結束,在空地一體戰思想成型後每個陸軍師增加了一個戰鬥航空旅。與此同時,美軍仍保有著個別幾個獨立旅,如駐柏林的第170步兵旅。
西德聯邦國防軍的組織形式和ROAD時期的美國師基本相同,不過由於其沒有經過美國陸軍團拆營的過程,其每個營都有自己獨立的番號序列。
在旅級戰鬥隊計劃實施之後美國的師、旅關係發生了重大變動:師失去了全部師屬支援單位,這些單位被分配給師下的各個主力旅(隨年代不同可能是3-4個)和戰鬥航空旅。旅(級戰鬥隊)繼而擁有了獨立戰鬥能力,編制固定下來,從戰術指揮機構變成了戰術作戰集群;而師的意義從戰役作戰集群下降為戰役指揮機構。美軍目前共有3種主力旅,即輕裝的步兵旅級戰鬥隊(IBCT)、中型的史崔克旅級戰鬥隊(SBCT)和重型的裝甲旅級戰鬥隊(ABCT,2008年前稱重裝旅級戰鬥隊、HBCT),另有防空旅、軍事情報旅、通信旅、火力旅等支援單位。與此同時,美國陸軍中碩果僅存的幾個團級單位(軍屬裝甲騎兵團)也被改為旅級戰鬥隊的編制形式。對美國的這次軍事改革國內也通常稱之為「師改旅」,但其和解放軍和俄軍的師改旅相比的區別顯而易見。
日本
編輯四單位制師團下轄兩個步兵旅團。旅團長為少將軍階,旅團部不設參謀長與參謀,設有旅團副官。基本編成:
- 旅團司令部
- 歩兵聯隊(2個)
- 聯隊本部
- 大隊(3個)
- 大隊本部
- 中隊(4個)
- 機槍中隊
- 歩兵砲小隊(大隊砲小隊)
- 歩兵砲中隊(連隊砲中隊)
- 速射砲中隊
另外還有混成旅團、獨立混成旅團、獨立步兵旅團、旅級的5000餘人的獨立警備隊。
兵種旅團有騎兵旅團、炮兵旅團、戰車旅團、飛行旅團等。 騎兵旅團 「七七事變」前設有騎兵第1、2、3、4旅團,分別在近衛師團、第一師團、第八師團、第三師團建制內。
騎兵第一旅團 騎兵第一旅團1938年7月從關東軍調華北方面軍,旅團長片桐茂。後隸屬駐蒙軍,與騎兵第4旅團合編為騎兵集團。1942年11月作為騎兵集團主力改制擴編為戰車第三師團。 騎兵第四旅團 1907年組建,1938年7月從關東軍調華北方面軍,後隸屬駐蒙軍,與騎兵第1旅團合編為騎兵集團。後調湖北省,在第11軍序列參加1939年4月隨棗會戰,在第1軍序列參加1941年4月中條山會戰,1942年12月轉隸第12軍,參加1944年3月豫中會戰、1945年3月老河口戰役。旅團長小島吉藏、佐久間為人、小倉達次、小原一明、藤田茂、加藤源之助。終戰時在河南歸德繳械。是「八一五」日本陸軍僅有的騎兵旅團。 野戰重炮兵旅團 曾設有野戰重炮兵第1、2、3、5、6旅團。「七七事變」前野戰重炮兵第1、2、3、4旅團分別在第三師團、第十二師團、第一師團、近衛師團編成內。
野戰重炮兵第1旅團 1937年8月調華北,隸屬第1軍,轄野炮兵第3聯隊、野戰重炮兵第2聯隊、野戰重炮兵第3聯隊。1938年在第2軍序列參加徐州會戰,9月調入新組建的第21軍。 野戰重炮兵第2旅團 1937年8月調華北,轄野炮兵第24聯隊、獨立山炮兵第3聯隊、野戰重炮兵第5聯隊、野戰重炮兵第6聯隊。1938年在第1軍序列參加徐州會戰,後直屬華北方面軍,歷任旅團長前田治、平田健吉、木谷資俊。 野戰重炮兵第5旅團 1937年9月編入上海派遣軍,在第2軍序列參加武漢會戰,後直屬華中派遣軍,旅團長內山英太郎。 野戰重炮兵第6旅團 1937年8月調華北,隸屬第2軍,旅團長澄田賚四郎,轄野戰重炮兵第13聯隊、野戰重炮兵第14聯隊。1937年11月調淞滬戰場編入第10軍序列,後直屬華中派遣軍。1938年7月在第11軍序列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2月參加南昌會戰,期間轄野戰重炮兵第10聯隊、野戰重炮兵第13聯隊、野戰重炮兵第14聯隊、野戰重炮兵第15聯隊、獨立山炮兵第11聯隊。1939年4月參加隨棗會戰。 戰車旅團 9個獨立戰車旅團
戰後日本陸上自衛隊恢復師團轄兩旅團的制度。 將特科旅團一律簡稱「団」。例如混成旅團稱作「混成団」(Combined Brigade,直譯為「混成旅」)。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包含海軍陸戰隊新兵訓練中心
- ^ 洪哲政. 國軍搶人 海岸守備旅提前卡位 (新聞稿). 聯合新聞網. 2023-01-09 [2023-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9) (中文(臺灣)).
- ^ 央視官方頻道-合成旅. [2019-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0).
- ^ 新浪-解放军编成合成旅后. [2019-1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