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路簿
《更路簿》是中國的海南漁民在開發和經營西、南、中沙群島的過程中,用海南方言字寫成,利用文字和地圖的方式描繪出的航海手冊。當中「更」是指漁船從一地航行到另一地需要的時間或距離;而「路」是指航行時針路,即航向。[1]其最早出現在元代,盛行於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記錄了南海海域的100多處地名和重要的海洋資訊。中國學者目前宣成發現的《更路簿》有10餘個版本的抄本,共命名南海島礁136個[2]。
《更路簿》中記述著島礁的地貌和海況,不但對島礁的形態作「圈」、「筐」、「門」、「孔」、「峙」、「線」、「塘」等區分,還對海浪、潮汐、風向、風暴等氣象氣候和水文情況作述說,並記錄有觀察海上風雲和出行漁船的知識[3]。
中國官方認為,南海諸島礁的命名是印證中國對於南海主權的鐵證。在《更路簿》中,漁民給南海中136個島礁起了「乳名」,其中東沙群島1個,西沙群島38個,南沙群島97個。除了以漁家口述形式流傳外,更以書面形式記載於《更路簿》的手抄本中。漁民的命名全是海南方言稱謂,鄉土味道濃厚[4]。
參考資料
編輯- ^ 劉南威. 中国古代对南海诸岛的命名. 《地理科學》. 1994, 14 (2) [2021-10-04]. CN 22-1124/P. ISSN 1000-069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4).
- ^ 南海傳奇:《更路簿》凝血鑄命 老船長百代承繼-中新網[永久失效連結]
- ^ 南海秘笈《更路簿》百万级收藏珍品_藏品市场_新浪收藏_新浪网. [2016-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15).
- ^ 《更路簿》:中國人經略南海的歷史見證-財經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