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領巾公園,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後八里莊5號,是朝陽區區屬公園。

紅領巾公園

簡介

編輯

紅領巾公園始建於1958年。1958年之前,此地有個名叫「窯口」的自然村,在窯坑周圍住著數十戶窮人。他們在此挖土開窯,以燒磚為生,挖出的大量廢窯坑被稱為「串窯」,因無人管理及連年積水,形成350多畝的水面,坑邊蘆葦叢生,水中有魚。坑邊凹凸不平,雜草叢生,人稀樹少。1952年,北京市衛生工程局在窯坑東側徵用土地,建設了一個面積30多畝的曬糞場,北京城內的糞便傾卸在此,導致蚊蠅滋生,臭氣熏天,周邊居民怨聲載道,不久該曬糞場即關閉。[1]

當時朝陽區叫東郊區,東郊區代表會有個徵地建園的提案。該提案於1956年12月30日經北京市都市計畫管理局城地56字4064號文批准用地。根據提案,北京市園林局綠化工程管理處決定在國棉廠開闢一個公園,並且致函東郊區房地產管理所,由該所協助辦理徵地手續,徵用土地925畝。1956年,北京市園林局根據北京市政府領導的決定,在廢舊的「串窯」所在地,利用現存水面及地勢,為八里莊地區的紡織工人及周邊居民建一個休閒娛樂場所。1957年9月10日,北京市園林局開始在此勘察、規劃及初步綠化。5名男性農民被轉為園林長期壯工,60座漢民墳墓及20座回民墳墓分別遷往平房和回民公墓,公園自此正式開始規劃和建設工作。最初,公園沒有統一和長遠的規劃,管理部門的指導思想是想為國棉廠工人建個郊野自然型的遊樂場。[1]

1956年,紅領巾公園隸屬北京市園林局領導。1958年,北京市園林局將該公園移交給東郊區人民政府管理領導,由小莊辦事處管理。在「大躍進」時期,東郊區人民政府動員全區20萬人次參加義務勞動,以少先隊員為主組成義務勞動隊伍,因此將公園命名為「紅領巾公園」。1962年劃歸朝陽區八里莊辦事處和房管建設科雙重領導,並將公園更名為「朝陽公園」。1964年,公園歸房管建設科直接領導,房管建設科綠化隊一個班負責日常管理,當時因缺乏資金,乃利用坑塘養魚,每年春天只能種很少的樹,養護用水都用人工從湖裡擔來或用水車推來。[1]

1973年1月,該公園正式建置,成立了公園領導機構「朝陽公園革命委員會」,隸屬朝陽區建設局領導。1983年5月30日,朝陽區人民政府第18次區長辦公會議討論決定,同意朝陽區園林局關於恢復「紅領巾公園」名稱的請示。1983年6月1日,兒童福利基金會向公園贈送了兒童遊樂器材時,朝陽區副區長劉銘當場宣布將公園名稱改為「紅領巾公園」。[1]

1964年夏,經北京市建管委批准,決定將公園內的小坑塘挖通,利用官廳水庫補水,將紅領巾湖作為冷卻水池。循環水的路線是:從熱電廠經慈雲寺、道家墳入紅領巾湖,從紅領巾湖東流入高碑店涼水池。熱電廠的冷卻水取自通惠河,通惠河污染嚴重,流入紅領巾湖後導致紅領巾湖水嚴重污染,且因水溫較高,蒸發導致湖邊花草樹木受污染而枯死。此後公園遊人稀少,周邊居民紛紛向北京市及朝陽區政府投訴,要求儘快治理。[1]

1981年至1986年,要求治理紅領巾湖的人大代表提案達13件,《人民日報》、《北京日報》先後呼籲「救救紅領巾公園」,北京市、朝陽區人大代表多次提出意見,但因政府經濟困難,治理工作被擱置。1987年5月22日,朝陽區人大代表羅益鋒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參加全國人大北京組討論時提出「還我一片綠地,還我一池清水,紅領巾湖水質污染嚴重急需治理」的請示,萬里責成有關部門調查解決。中央對此事多次給予指示,決定治理。治理過程中,北京市人民政府領導做了大量工作。中共朝陽區委、朝陽區人民政府將紅領巾湖的污染治理列為朝陽區三大工程之一,清淤工程1988年6月上馬,1988年11月施工,1988年12月22日在紅領巾公園舉辦了開工典禮。清淤工程清除淤泥34萬立方米,砌護坡石3000延長米,鋪設環湖步道6000米,1989年8月10日引亮馬河水入紅領巾湖。1989年9月14日,朝陽區舉行紅領巾湖污染治理工程竣工典禮,有關領導在竣工典禮剪彩時指示:「要把公園建成真正的兒童公園,對兒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為紀念紅領巾湖清淤工程,在公園南大門廣場的花壇中樹立紀念碑,記載清淤情況及集資單位。[1]

1990年6月1日,紅領巾公園正式對外開放。1990年4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召開第7次市長辦公會,討論了北京市規劃辦關於紅領巾雕塑公園總體規劃的請示。會議決定,同意在紅領巾公園建設少年兒童題材雕塑,使公園成為對少年兒童開展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傳統教育的場所。1990年10月,完成了首批以主題雕塑「紅領巾之歌」為主的6組雕塑,1991年完成了第二批以賴寧為主的10組雕塑。1991年5月30日,中顧委常委陳丕顯、老將軍楊成武、雕塑家劉開渠為群雕塑像落成剪彩。[1]

1999年至2000年,朝陽區園林局集中了該局的資金2000萬元人民幣,對紅領巾公園進行了大規模改造。2004年,該園景觀改造,將中心島改建為朝陽區未成年人交通安全實踐教育基地。[1]紅領巾公園經常舉辦教師節公益活動等和青少年教育有關的活動。[2]公園還舉辦了「北京雙胞胎文化節」等青少年活動。[3]

紅領巾公園的主要景點有:[1]

  • 「紅領巾之歌」主題廣場
  • 銀杏廣場
  • 海之夢廣場
  • 兒童遊樂園
  • 未成年人交通安全實踐教育基地
  • 多組公共藝術雕塑

紅領巾公園雕塑

編輯

1991年5月30日,在紅領巾雕塑公園舉辦迎「六一」少年英雄雕像落成典禮。黨和國家領導人陳丕顯、楊成武等人,北京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陸宇澄封明為宣祥鎏陳向遠陶西平等人及部分雕塑家、少年兒童出席了落成典禮。落成的雕塑分別是:

  • 點題雕塑:《紅領巾之歌》,高5.0米,不鏽鋼材質,作者馮河。
  • 各時期中外少年英雄形象:
    • 大革命時期的勞動童子團的英雄《羅志群鄧金娣》,高2.7米,漢白玉材質,作者凌春德。
    • 土地革命時期的紅區小歌手《張錦輝》,高1.9米,漢白玉材質,作者張照旭。
    • 抗日戰爭中的少年英雄《王璞》,高2.3米,鑄銅材質,作者曹春生。
    • 解放戰爭時期的《小蘿蔔頭》,高2.2米,花崗岩材質,作者張潤塏。
    • 解放戰爭時期的《劉胡蘭》,高2.1米,漢白玉材質,作者董祖詒。
    •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劉文學》,高2.0米,漢白玉材質,作者丁潔茵、郭加端。
    •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雷鋒》,高2.5米,花崗岩材質,作者盛楊。
    •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高1.9米,花崗岩材質,作者劉林。
    • 新中國成立之後的《賴寧》,高2.0米,鑄銅材質,作者孫家缽。
    • 蘇聯的英雄《卓婭》,高2.5米,鑄銅材質,作者王一林、金鐮鏽。
  • 古代寓言故事雕塑:
    • 《朝三暮四》,高1.0米,鑄銅材質,作者張大生。
    • 司馬光砸缸》,高1.6米,鑄銅材質,作者張大生。
    • 東郭先生》,高2.3米,不鏽鋼材質,作者張友明。
    • 十二生肖》,高1.2米,漢白玉材質,作者馮河。
  • 童趣雕塑:《翻斤斗》,高1.5米,漢白玉材質,作者葉如璋。

2000年8月,在北京城市雕塑建設管理辦公室與紅領巾公園支持下,北京市建築藝術雕塑工廠創作研究室以「2000年陽光下的步履——紅領巾公園公共藝術作品」為創作主題,經近兩年策劃和創作後,在紅領巾公園建成公共藝術品19件。2000年12月27日,「2000陽光下的步履——北京紅領巾公園公共藝術展暨畫冊首發式」在朝陽區紅領巾公園舉行,為雕塑揭幕,參展的包括上述19件永久性雕塑,以及多件臨時性裝置作品。這批19件永久性雕塑有:

  • 朱尚熹設計創作:《愛心獻大地》高1.0米,花崗岩材質。《風樹林》高8.0米,不鏽鋼材質。《甦醒的圓環》高1.7米,材質為紅土磚。
  • 許庾嶺設計創作:《異型路燈》高3.7米,不鏽鋼材質。《地之靈》高1.0米,冷軋鋼材質。
  • 葉晨設計創作:《蝴蝶夢》高1.0米,花崗岩材質。
  • 趙磊設計創作:《歡樂蟲蟲》高2.3米,不鏽鋼材質。《海之夢》高5.0米,不鏽鋼材質。
  • 孫賢陵設計創作:《河馬》高0.5米,花崗岩材質。《筍》高2.6米,不鏽鋼材質。《老鷹來了》高1.0米,材質為花崗石。
  • 尹剛設計創作:《蘑菇座椅》高1.5米,花崗岩材質。《鳥籠亭》高4.5米,不鏽鋼材質。
  • 楊金環設計創作:《曲》高2.3米,不鏽鋼材質。《地下鳥》為地面燈飾雕塑。
  • 宮長軍設計創作:《芽形座椅》高2.3米,不鏽鋼材質。《時鐘與文字》高2.5米,生鐵材質。《風向標》高6.5米,不鏽鋼材質。
  • 琴嘎設計創作:《私語》高3.2米,不鏽鋼材質。

參考文獻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 朱尚熹,2000陽光下的步履,中國旅遊出版社,2000年
  • 鄒躍進,2000陽光下的步履——北京紅領巾公園公共藝術研討會,雕塑2001年01期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