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標誌與流行文化

黑天鵝(Cygnus atratus)在澳大利亞文化中被廣泛引用。儘管從歷史上講,這種重要象徵的特質在平實的東方和多具象徵性的西方有所區別。在整個澳大利亞南部許多原住民的傳統歷史中,黑天鵝也具有靈性的意義。早在18世紀澳大利亞實際發現黑天鵝之前,歐洲文化中就已經出現了對黑天鵝的隱喻。

西澳大利亞州的旗幟
西澳大利亞州的徽章

黑天鵝是西澳大利亞州的官方州徽,在西澳大利亞州的州旗和徽章上都有描繪。該符號同樣用於其他標誌、硬幣徽標吉祥物和運動隊的命名。

土著歷史與傳說

編輯
 
湯米·麥克雷(Tommy McRae)1865年的土著獵人和黑天鵝

在20世紀20年代,黛西·貝茨(Daisy Bates)記錄了一個叫伍爾伯(Woolberr)的寧格人(Nyungar People),他是澳大利亞西南部寧格人中「黑天鵝族群的最後一人」。[1][2]西澳大利亞州州長的網站上提到了寧格人的傳說,講述寧格人民的祖先是由黑天鵝變成的。[3]

澳大利亞土著神話中的黃金時代關於黑天鵝的傳說講述了兩個兄弟是如何為了能夠在一次搶奪武器的突襲中為了幫助突襲者而變成白天鵝的。據說,Wurrunna用一塊大的古貝拉或是水晶石來改造他們。突襲後,有鷹襲擊了白天鵝,並把羽毛從它們身上撕扯下來。烏鴉作為鷹的敵人,前來幫助兩兄弟,給了天鵝自己的黑羽毛。據說黑天鵝的紅嘴是被鷹襲擊的兩兄弟的血,成了永遠的印記。

在1943年澳大利亞東部某地(可能是新南威爾斯州)的故事中清楚地顯示出原住民傳說中蘊含的道德準則。一名原住民男子在湖中釣魚,抓到了一隻年幼的神獸本耶普。不顧朋友的勸阻,他不想將其放生,而是想把它帶回營地以炫耀自己的捕魚能力。然而他還沒來得及做什麼,憤怒的本耶普母親從水中浮起,用水渦將他們包圍,把孩子搶了回來。當水退去時,人們發現他們已經變成了黑天鵝。作為對漁夫虛榮心的懲罰,他們將永遠不能恢復自己的人類形態。但人們可以在夜間聽到他們用人類的聲音講話,這是以提醒他們的同類驕傲和自大的危險。[4]

歐洲神話與隱喻

編輯

羅馬諷刺作家尤文 納爾Juvenal )於公元82年在拉里斯·阿維斯terra nigroque simillima cygno)中寫道 :「土地上的稀有鳥類,非常像黑天鵝」。 [5] 他的意思是某種東西的稀有度可以與黑天鵝相提並論,或者換句話說,因為黑天鵝不存在,與之比較的「稀有鳥類」的假定特徵也不存在。 該短語作為一種流行的諺語 (包括英語)傳入了幾種歐洲語言,其中前四個單詞(「土地上的稀有鳥類」)經常被諷刺地使用。 在大約1500年的時間裡,黑天鵝在歐洲的想像中一直存在,是對不存在的天鵝的隱喻

 
威廉·德弗拉明格 ( Willem de Vlamingh )的船,有黑色天鵝,在西澳大利亞州天鵝河的入口處,彩色雕刻(1726),是根據1696–97的德弗拉明格(D Vlamingh)探險隊的較早繪畫而繪製的(現已丟失)

1697年,荷蘭探險家威廉·德弗拉明格於1697年創下首次在澳洲發現黑天鵝的記錄,當時他正航行駛入新荷蘭西海岸,後他將此處命名為天鵝河。該目擊事件在歐洲意義重大,因為長期以來「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一直在歐洲作為示例用來形容眾所周知的事實。 1726年,有兩隻黑天鵝在天鵝河以北850公里(530英里)的德克·哈托格島附近被捕獲,並被帶到巴達維亞(今雅加達)作為它們存在的證據。[6] :451

大約60年後, 菲利普(Phillip)省長在相距3,000公里(1,900英里)的東海岸的伯塔尼灣(Botany Bay)建立了定居點。後來他在1789年寫道:「黑天鵝雖然在世界其他地區眾所周知非常罕見,但在這裡絕非如此……一隻非常高貴的鳥,比普通的天鵝大,且外形也同樣漂亮……它的翅膀邊緣是白色的,喙上有一點紅。」[6] 同時期的一名首席外科醫生約翰·懷特(John White)在1790年觀察得到,「我們發現了九隻鳥,它們游泳的姿態非常像古代的rara avis (稀有鳥類),是黑天鵝。」

在18世紀和19世紀初,被帶往歐洲的黑天鵝與歐洲神話的另一個方面發生了聯繫:魔鬼與黑色動物(例如黑貓)之間險惡關係的歸屬。黑天鵝被認為是巫婆的使魔,經常被迷信的人趕走或殺死。這可能解釋了為什麼黑天鵝在歐洲或北美從未像其他野生動物那樣形成足夠規模的族群。 [7]

澳大利亞西海岸的黑天鵝在17世紀末18世紀初傳入歐洲導致了一個古老隱喻的破滅。與之不同,在18世紀末19世紀初與東海岸的接觸僅證實了新的後諺語觀點。之後黑天鵝被解釋為南方發展殖民地的好奇心理由之一。

柴可夫斯基天鵝湖中 ,陰險而誘人的黑天鵝奧迪勒與天真的白天鵝奧黛特形成鮮明對比。

現代哲學

編輯

約翰·史都華·米爾John Stuart Mill)在他的《邏輯系統》(1843)中的「歸納法基礎」一章中,列舉了「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例子,這是對基於錯誤結論的真實經驗進行的不正確歸納。 「因為有黑天鵝,儘管文明的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三千年,卻沒有與他們見面……因此,已知世界居民的統一經驗達成了一個共同的結果,而沒有任何一個例外情況出現,這樣是不足以得出一個普遍性結論的。」 [8]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在其1912年出版《哲學問題》中的「歸納法」一章中引用了「黑天鵝」一例。[9]


例如,根據我們的原理,一個看過很多白天鵝的人可能會爭辯說,數據顯示,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這聽起來可能是個完美的論點。而一些天鵝是黑色的事實並不能反駁這一論點,因為儘管有數據表明不可能,但事情很可能就是會發生。就天鵝而言,人們應該知道顏色是許多動物物種中非常可變的特徵,因此對顏色的歸納特別容易出錯。但是,這一信息會是一個新鮮的數據,絕不能說明我們先前數據的概率被錯誤地估計了。那麼,事情常常不能滿足我們的期望這一事實並不表示在給定案例或給定類別的案例中我們的期望可能無法實現。因此,我們的歸納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被經驗的訴求所反駁。然而,歸納原則同樣不能通過訴諸經驗來證明。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1912年:「歸納論」哲學問題

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在《科學發現的邏輯》中援引大衛·休David Hume)的 可證偽性論證中同樣以黑天鵝為例。 [10]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正如休謨所暗示的那樣,我們當然沒有理由從一個實例來對相應規律的真實性進行推理。但是,對於這個消極的結果,可能還會添加另一個同樣消極的結果:我們有理由從反實例推理到相應的普遍法(即與之相對應的任何規律)的虛假性。或者換句話說,從純粹的邏輯觀點來看,對「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一種反例的接受意味著「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虛假性,這一規律,就是我們接受其反例的規律。歸納在邏輯上是無效的,但是,駁斥或偽造是從一個反例爭論到相應規律,或反對相應規律的邏輯上的有效方式。這表明,我仍然同意休謨的消極邏輯結果,但對此加以擴展。這種邏輯情況與我們是否會接受唯一的反例如一隻黑天鵝無關。我不認為我們一定會如此容易地滿足,我們很可能還會懷疑面前的黑色標本根本不是天鵝。

——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歸納問題」科學發現的邏輯

《黑天鵝效應》黎巴嫩思想家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Nassim Nicholas Taleb) 2007年出版的頗有影響力的一本書。 該書闡述了塔雷伯的理論,即罕見、意外、高度異常的事件比以前想像的更為普遍且影響更大。 此理論自此被稱為黑天鵝理論

參考資料

編輯
  1. ^ Bates, D.M. 'Woolberr: the last of the black swan group', in the Australasian, 3 May 1927. Totemic ceremony of the black swan of the Bibbulmun group; the life story of native who was born during an initiation ceremony (AIATSIS)
  2. ^ Aboriginal Pages. [2020-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9). 
  3. ^ Western Australian Government. [2020-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7). 
  4. ^ Hurley, P.J., In Search of Australia, Dymocks Book Arcade Ltd., Sydney 1943: 131
  5. ^ Morris, E.E. (Ed), Austral English, Melbourne 1898; facsimile as Morris’s Dictionary of Australian Words, John Currey O』Neil Publishers, Adelaide 1982: 451
  6. ^ 6.0 6.1 Morris, Edward E. Morris's Dictionary of Australian Words, Names and Phrases. Viking. 1898. ISBN 0670900370. 
  7. ^ Scott, Sir Peter (Ed), The World Atlas of Birds, Colporteur Press, Balmain 1982: 200
  8. ^ Mill, John Stuart. A System of Logic, Ratiocinative and Inductive (Classic Reprint). Forgotten Books. 2011. ISBN 978-1440090820. 
  9. ^ Russell, Bertrand. On Induction. Th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London: Williams and Norgate. 1912 [20 January 2016]. ISBN 978160520025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5). 
  10. ^ Popper, Karl,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Routledge: 513, 2002 [1059], ISBN 3-16-148410-X, OCLC 62448100  Logik der Forschung 1934 The Problem of Induc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