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大和街三仙亭三山國王廟

三仙亭三山國王廟
三仙亭、新街國王廟
位置 臺灣雲林縣大埤鄉大德村新街20號
建成時間 清朝嘉慶十四年(1809年)
官方名稱三仙亭三山國王廟
類型登錄等級:國定古蹟
登錄種類:寺廟

大和街三仙亭三山國王廟,又稱三仙亭、明眖廟、新街國王等,是雲林地區重要的三山國王信仰據點。

新街王爺係雲嘉地區八個鄉鎮的共同信仰,其信仰隨著時間發展,不再侷限於福佬客家族群,而是隨其神蹟分布於周圍之聚落,為閩粵共同之信仰。[1] 廟宇主體目前為縣定古蹟。[2]

沿革

編輯

「太和街」是清領時期以來的舊地名,臺灣光復後改稱「新街」。清康熙13年(西元1674年)三藩起亂,當時有潮州人士張忠義渡海來臺,同時恭請揭陽霖田都明貺廟三山國王隨身,後奉祀於街中自宅。當時太和街瘟疫四起,居民紛紛染疫,於是祈求三山國王,結果每求必應,百姓終得痊癒,遂由地方倡建廟宇。 [3]

嘉慶14年(西元1809年),由張元國、張元基兄弟,招集五十三莊善信,鳩資8500銀元興建廟宇,更遠從廣東陸豐縣雕造三山國王金身迎回奉祀,廟號「太和街三仙亭

明治40年(西元1907年)二月地震,廟宇倒塌,信眾暫以茅屋安祀,香火仍然鼎盛。

昭和6年(西元1931年),管理人張有卿向五十三莊轄境善信募款三萬餘元,改建廟宇。重建當時神明指示:百姓公願退出,以禮讓三山國王。於是由善信劉守騰獻地,在廟的後方鳩資興建百姓公廟。完工後三山國王指示:到三山國王廟參拜時,應順道前去參拜百姓公廟,至今已成例俗。[4]

 
三山國王神像

民國85年(西元1996年),經內政部審查通過,成為縣定古蹟。

祀神

編輯

主祀:三山國王(西元1933年完工時,由梅山鄉信徒謝有益捐獻樟木,雕刻鎮殿三山國王神像。)

部屬:帶旨官與指揮官、馬使爺

配祀:關聖帝君、韓文公、陳林李奶夫人、註生娘娘、三山國王夫人

其他:百姓公:三山國王廟址原處於太和街「百姓公」落腳處,百姓公禮讓,今前殿奉祀三山國王,後殿為百姓公。[5]

建築

編輯

前堂牌樓面「三仙亭」如意斗栱,記錄嘉慶建廟時大和街三仙亭之廟號

文物

編輯
  • 「熙朝柱石」匾:清嘉慶年間,仁宗御賜木匾
  • 麒麟石質香爐:清光緒年間信徒敬獻[6]

祭典

編輯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