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Fire-and-Ice/沙盒/14
雲南知青暴動指雲南省知青為回城而發生的暴動,又稱雲南知青大返城事件。
背景
編輯到1978年年底,全國下鄉與支邊的知青總數達2000萬人,尚在農村或邊疆接受「再教育」的有1000萬。
1978年秋,全國上山下鄉工作會議在北京開了40多天,形成決議《知青工作四十條》(以下簡稱《四十條》),《四十條》不僅肯定「文革」以來上山下鄉工作取得了「偉大成就」,而且強調指出今後仍然要「有計劃地動員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與工農相結合」。《四十條》明確規定,今後農場(兵團)知青一律按照國營企業職工對待,不再列入國家知青政策的照顧範圍。
歷史
編輯1974年8月,數千名赴雲南支邊的知青在返城要求得不到當地政府答複的情況下,開始大批向瑞麗江橋和滇緬公路移動。8月28日淩晨,守衛瑞麗江橋的邊防檢查站接到上級命令,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守住大橋,決不讓一個逃亡的知青過橋,唯一的限制條件是不許對人群開槍。7時50分,第一批知青隊伍出現。橋頭的警報拉響,然而知青的隊伍仍然繼續前進。士兵對天鳴槍,高音喇叭反複宣講政策。知青們挽起手臂,唱《國際歌》,繼續前進。軍人和民兵成功地阻擋了知青們的輪番沖擊。後來,人數更多、來勢更加兇猛的知青隊伍出現,三道民兵防線相繼被沖垮。最後一批士兵和民兵撤退到大橋入口處,手挽手組成人牆,高喊「誓與江橋共存亡」的口號。數百名全副武裝的解放軍和民兵奉命堅守江橋,在不得開槍的情況下,只好將自己身體當作障礙物,堵住知青逃亡者的必經之路。數以千計知青則冒著危險,用身體去撞擊和搖撼這道防線。僵局持續到中午。知青從附近農場趕來一群水牛,許多不怕死的男知青騎在牛背上亂踢亂砍。水牛負痛受驚,向瑞江橋狂奔。橋上的防線抵擋不住牛群的強大沖擊,一片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知青通過瑞江橋,踏上通往中國內地、通往家鄉的道路。
雲南知青的舉動驚動了省會昆明和北京,雲南省革委會和昆明軍區派出大批部隊沿途堵截。省革會和軍區同時發動公路沿線數十萬農民,許以雙倍工分補貼,在千里公路上圍捕知青。成千上萬的農民手持銅炮槍、獵槍、鋤頭、扁擔,晝夜監視公路上一切可疑的行人。上級規定,捉拿一名知青可獎勵工分若幹,抓捕遣返知青的工作足足進行了半個多月。各地政府出動數百輛汽車,將捕獲的知青陸續送回邊疆。雲南知青的第一次返城暴動以失敗告終。
雲南的知青們不甘心失敗,在1978年底和1979年初再度舉行要求返城的抗議活動。他們發起抬屍遊行、萬人簽名運動,組織罷工、北上請願,並到各大城市活動,意在喚起廣大市民和知青家長的共鳴和支持。知青們集體臥軌,致使由昆明方向開出的數十對客運和貨運列車受阻,昆明連接京滬、京廣、隴海幹線的鐵路大動脈中斷。知青們還強行扣留領導幹部作為人質,揚言如果臥軌的代表受到傷害,他們將以牙還牙。在所有的努力都未能奏效的情況下,絕望的知青們以勐崗農場為中心舉行千人大絕食活動。他們的口號是:「不回城,毋寧死!」一位來自北京的知青,當著中央派來的調查團和眾多參加絕食知青們的面割腕自殺,一位女知青向中央調查團長跪下求助,一時間3萬多名知識青年朝主席臺跪了下來。
參考
編輯<references>
標籤中name屬性為「王心文」的參考文獻沒有在文中使用- 鄧賢著. 中國知青夢[M]. 2009
- 周亞平著.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紀實[M]. 2014
- 楊新旗,《知青上山下鄉在雲南》,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