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瓯王庙
东瓯王庙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城内华盖山麓,是主祀汉朝东瓯国王驺摇的庙宇,当地俗称“大殿”。原为东岳庙,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改为东瓯王庙,此后多次修缮。1955年起用作学校校舍,原建筑拆除,只留存门台。2013年,重新建造正殿及配殿,辟为东瓯国历史陈列馆。
神明
编辑秦汉之际,越人首领驺摇曾协助攻打秦军和项羽,因而于西汉惠帝三年(前192年)获封为东海王,建立从属于汉廷的外诸侯国,定都东瓯(今温州市[a]),俗称东瓯王。东瓯国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废除,前后共54年。[1][2]驺摇定都东瓯传统上被认为是温州人文历史的开端。[3]:181[4]
历史
编辑明朝以前,民间视驺摇为温州的土地神,尊奉其为“永嘉地主昭烈广泽王”,在海坛山麓建造祠庙[b],后在元末方国珍起义中被毁。明初改革民间祠祀制度后,钦定驺摇为“汉东瓯王之神”[c],纳入地方祀典,每年三月初八致祭,并在原址处重建庙宇。之后又改迁至状元坊(今状元巷)内。成化十三年(1477年),永嘉知县文林打击淫祀,将华盖山麓东岳庙的神像尽皆毁去,迁入东瓯王神位。明、清、民国三代,东瓯王庙多次修葺。后来民间又在东瓯王庙南侧重建东岳庙,俗称东瓯王庙为“大殿”,东岳庙为“小殿”。[5]:415[7][8][6][9][10]:406
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东瓯王庙一度用作军警的办公场所。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温州后,用作部队营房。1955年,部队改驻原永嘉县学宫(今温州军分区),东瓯王庙变为原设在县学内的小学的校舍[d]。此后逐渐拆旧建新,原建筑只留一座门台。2002年,改用作温州市聋哑学校校舍。[6]
2013年,温州市政府恢复东瓯王庙,新修建大殿、配殿、两廊、放生池等建筑,辟作东瓯国历史陈列馆。[11]
建筑
编辑东瓯王庙门台 | |
---|---|
温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 |
地址 | 鹿城区五马街道 |
时代 | 清 |
认定时间 | 1981年6月11日 |
东瓯王庙坐东朝西。拆除前,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照壁、月光池、山门、戏台、放生池、大殿、娘娘殿等建筑,大殿前有左右两廊。[6]
东瓯王庙拆除后,只留存一座门台。砖石结构;面阔三间,呈八字形,通宽9.8米;台基高0.4米,设有垂带踏跺;明间正中上嵌有青石匾额,楷体直书“东瓯王庙”;悬山顶。1981年,东瓯王庙门台登录温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12]:147[13]
注释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司马迁. 史记·东越列传 .
- ^ 班固. 汉书·两粤传 .
- ^ 梁章钜. 浪迹丛谈 续谈 三谈. 吴蒙(校点).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 [1848]. ISBN 978-7-5325-6355-5.
- ^ 沈沉. 永嘉昆曲. 杭州: 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8. ISBN 7-80686-633-7.
- ^ 5.0 5.1 王瓒,蔡芳. 弘治溫州府志. 胡珠生 校注.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6 [1503]. ISBN 7-80681-841-3.
- ^ 6.0 6.1 6.2 6.3 黄兴龙. 千秋俎豆 东瓯王庙. 温州日报. 2013-03-21 [202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 ^ 王叔杲. 重修汉东瓯王庙记. 温州历代碑刻集.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 200-201 [1583]. ISBN 9787806810910.
- ^ 朱彝尊. 东瓯王庙碑. 温州历代碑刻集.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2: 263-264 [1663]. ISBN 9787806810910.
- ^ 吴铮强. 明代方志复原宋元地方祠庙体系可能性探讨——以《弘治温州府志》祠庙记录为例. 包伟民,刘后滨 (编). 唐宋历史评论 第3辑.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 211-227. ISBN 978-7-5201-1017-4.
- ^ 温州词典.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5. ISBN 7-309-01565-7.
- ^ 东瓯王庙“王者归来” 今日正式开放. 温州网. 2013-04-17 [2018-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5).
- ^ 金柏东等(编著). 温州名胜古迹. 北京: 作家出版社. 1998. ISBN 7-5063-1391-X.
- ^ 东瓯王庙门台. 温州文化遗产网. 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2017-01-16 [202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 ^ 东瓯王庙“妙”在哪里?. 温州都市报. 2013-04-17 [2021-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