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1型滑翔机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5年5月26日) |
原型
编辑二十世纪30年代中期,波兰W.W.S.(Wojskowe Warsztaty Szybowcowe - Military Glider Workshops)的首席设计师Wacław Czerwiński设计了W.W.S. 1 Salamandra“火蜥蜴”式滑翔机,该机具有非常优异的操作性能,很适合作为飞行学员单飞后的首选训练机种。自1936年起波兰的很多工厂制造了大量“火蜥蜴”式滑翔机,受到广泛好评。[1]1938年8月22日,该机在波兰创造了留空11小时15分的纪录,该纪录后来又被一名罗马尼亚飞行员以23小时留空时间刷新,但使用的滑翔机为罗马尼亚根据许可证生产的“火蜥蜴”。[1]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乎所有波兰滑翔机和相关文档资料都被毁或失踪。战争结束后,只有一架“火蜥蜴”躲过了战火,被幸运地保存了下来,并被决定在它的基础上重新开始生产“火蜥蜴”滑翔机。 波兰滑翔研究所IS(Instytut Szybownictwa - Gliding Institute),对其进行了逆向工程。并在1947年首次制造出了5架,也是波兰战后生产的第一批滑翔机。1948年起开始批量生产,使用了新的型号IS-A Salamandra 48。1949年和1953年分别进行了改进,并用批号IS-A Salamandra 49型和IS-A Salamandra 53型加以区别。
“火蜥蜴”式滑翔机的结构为全木制,机翼和尾翼蒙布;有一个胶合板制成的单人座舱;后机身采用钢丝支撑的开放式框架结构;拥有一个十字形结构的尾翼;在机身、机翼、尾梁、尾翼等部分使用了大量张线。采用张线结构上单翼,在左右五分之一翼展处各有一个和机身底部相连的支架。机尾和机身下部装有木制滑橇式起落架。后期的改进型号中,49型加装了减速板,53型可选装风挡玻璃。在1953年版本中,还加大了水平尾翼,并陆续对以前的型号也做了同样的改进。“火蜥蜴”式滑翔机共有4个型号,分别是1936年开始生产的W.W.S.1 Salamandra;1948年生产的IS-A Salamandra 48型;1949年生产的IS-A Salamandra 49型;1953年生产的IS-A Salamandra 53型。
在二战前W.W.S. 1就被出口到了南斯拉夫,芬兰和爱沙尼亚。南斯拉夫生产过一款非常相似的滑翔机Čavka,芬兰则仿造了滑翔机PIK-5c。Czerwiński作为难民移民到加拿大以后,设计了一款改进的“火蜥蜴”,命名为Czerwiński Sparrow(麻雀),以及“麻雀”的改进型Czerwiński Robin(知更鸟)。
中国的引进与生产
编辑中国于1956年12月29日进口了50架IS-A Salamandra 53-A型,在国内被称为中级-1型,后来根据许可证自行组装及生产了约150架。[1]在该机基础上,中国还生产出了一种双座教练机,其中只有一个座位有座舱。
参数
编辑指标 | 数值 |
---|---|
类型 | 初级滑翔机 |
乘员 | 1 人 |
翼展 | 12.48 米 |
长度 | 6.48 米 |
高度 | 2.3 米 |
机翼面积 | 16.9 平方米 |
翼型 | Göttingen(哥廷根) 378 |
空重 | 140 公斤 |
最大起飞重量 | 225 公斤 |
动力装置 | 无 |
最大平飞速度 | 150 千米/小时 |
失速速度 | 43 千米/小时 |
滑翔比(最大) | 15.2(56千米/小时) |
下沉率 | 0.81 米/秒 |
参考来源
编辑- ^ 1.0 1.1 1.2 1.3 1.4 魏, 钢; 陈, 应明; 张, 维. 中国飞机全书 第三卷. 中国 北京: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11 [2015-05-25]. ISBN 9787802438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