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大学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曾经存在的一所教会大学
(重定向自之江大学旧址

之江大学(英语:Hangchow University)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曾经存在的一所教会大学。其创制史追溯到1845年成立的宁波崇信义塾,早于1879年设立的上海圣约翰书院与1864年设立的山东蒙塾,因此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历史传承最为悠久的教会大学。[2]最初由美北长老会创设管理;1909年,美南长老会加入共同管理,北伐战争期间一度停办,1931年向政府备案为私立之江文理学院,1948年恢复之江大学校名。1952年因中国高校院系调整解散。学校教员奔赴香港,成立香港崇基学院,后并入香港中文大学。之江大学原校址自1961年起由浙江大学使用,并于2006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之江大学
Hangchow University
Hangchow College
Hangchow Christian College
1917年11月之江大学师生合影
校训诚、仁
创办时间1845年7月位于宁波的崇信义垫成立
1867年崇信义垫迁往杭州,改名育英义塾
1897年增办高等教育,改称育英书院
1911年更名之江学堂
1914年更名之江大学
1931年国民政府立案,更名私立之江文理学院
1948年升格复名私立之江大学
1952年撤校
停办时间1952年6月 (1952-06)
学校类型私立大学教会大学
宗教背景美北长老会
美南长老会(1908年加入)
职工人数113(1949年)
本科生人数杭州本部:904 (1949年)
上海分部:162 (1949年)
校址中国浙江闸口[1]
30°11′41″N 10°07′16″E / 30.19472°N 10.12111°E / 30.19472; 10.12111
总面积43.33公顷(107.1英亩)
隶属中国基督教大学校董联合会
位置
地图

历史沿革

编辑

崇信义塾

编辑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基督教会开始以通商口岸宁波为切入口,创办教会学校。[4][5]其中,美北长老会麦嘉谛牧师于1845年在宁波江北岸槐树路设立了浙江省第一所教会男校——崇信义塾(英语:Ningpo Boys' Boarding School或Ningpo Boy’s Academy)。[6][5]学校旨在培养中国基督徒以协助传教活动,因此提供宗教、地理、历史、数学、科学、英语、艺术、手工等课程,一年招收30余名学生。[7]:48–62[8]1846年,卡罗林·哈勃·科尔创建了教会女校,招收当地女童由传教士妻子进行教学。[9]1847年,女校与艾迪绥创建的女塾合并,成立崇德女校。[10]:5随着宁波校址的地契到期,崇信义塾迁往浙江省府杭州。[7]:48–62[8]

育英书院

编辑

崇信义塾于1867年迁往杭州,改名育英义塾(英语:Hangchow Presbyterian Boys' School),逐渐发展为大学。由于教会学校是依托不平等条约而建,时人多有抵触情绪,只好以免学费与提供餐食等形式,吸引贫苦子弟,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教育在平民中的普及。教会学校的教学围绕着《圣经》展开,但也开设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程,客观上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4]1897年,因应设立新式教育的潮流,育英义塾改称育英书院(英语:Hangchow Presbyterian College),分设预科、正科,学制5年的预科相当于中学程度,学制6年的正科相当于大学程度。1902年,正科改为5年,预科改为附属中学,学制4年。[11]1906年,美北长老会决议将育英书院改为大学,成立了大学董事会,并寻觅新校址。[12]1909年,美南长老会加入运营。为筹措办学经费,费佩德校长回美募捐,在美国出版有《杭州—浙江游记》(英语:Hangchow—Chekiang Itineraries),介绍西湖风光和杭州的风土人情。[13]

之江大学

编辑
 
1921年《杭州之江大学校章程》

1911年,育英书院由市中心的大塔儿巷迁往郊区的六和塔旁秦望山。[11]因校址鸟瞰钱塘江,更名为之江学堂,[14]并在1914年改为之江大学(英语:Hangchow Christian College)。[11]1914年浙江高等学堂停办后,之江大学因而成为当时浙江唯一的高等学府。[12][15]1912年12月10日,孙中山陈其美及浙江省民政厅厅长屈文六等军政官员前往闸口,察看铁路和钱塘江水道,并巡视之江大学,并向学生发表演讲。[12]1920年11月,学校在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备案,具备授予学士学位的权力。[16]

北伐战争期间,学校一度停办。1929年,向国民政府教育部办立案,学校委员会以中国人为主,聘请美籍教师和国内知名教授。[17]1931年,因只有文理学院,立案为私立之江文理学院(英语:Hangchow Christian College)。

1937年12月杭州沦陷后,学校校址成为日军宪兵司令部,学校则内迁屯溪,最终于1938年迁往上海,与沪江约翰东吴金陵金陵女大基督教大学组建上海基督教协作大学。[17]至1939年,位于上海租界内的之江文理学院有学生600余名,教职员近80位。[12]1940年恢复之江大学(英语:Hangchow University)校名。[17]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沦陷,学校于1942年秋迁往福建邵武福建协和大学校址。1943年秋,一部分留守上海的之江大学师生与东吴大学师生组建联合大学,随后圣约翰大学加入,成立东华大学。1943年秋,在贵阳大夏大学校址处开办工学院。邵武校址因日军入侵于1944年6月关闭,其学生转至汀州厦门大学。12月,贵阳分校因日军入侵而关闭。1945年8月,与东吴大学法学院、沪江大学商学院在重庆开设联合大学,直至1946年春解散。[18]:45-48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东华大学撤销,之江大学随之在上海复校,[18]:45-48并筹资重建位于杭州闸口的校园。闸口校址于1946年春季重新开放。[18]:48-541946年圣诞,学校还举行了因抗战而推迟一年的百年校庆。[18]:48-54[12]1948年,学校之大学地位获得政府认可。同年,教学楼及学生和教职员宿舍重建及修缮完成。[12]

随着国民党在内战中失势,学校的美国教员于1948年底悉数撤离。1949年5月3日,人民解放军进入之江大学校园,收到师生欢迎。翌日,之江大学学生前往浙江大学校园庆祝五四运动纪念日。1950年6月,李培恩因受到学生批评而提出辞职,历史学家林汉达受邀担任校长,未果;校委会随后聘请黎照寰担任校长。[18]:48-54[12]1951年,改为国人自办。[17]

院系调整

编辑

1952年院系调整中被撤销,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并入中央航空学院,其余并入浙大,文理学院部分系并入复旦大学,财经学院并入华东财经学院,建筑系部分并入南京工学院,土木建筑学科并入同济大学。其校址一开始为浙江师范学院所用,后来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所用,1961年改为浙江大学所用,用以开设火箭力学、火箭动力学、液固体燃料、自动远动控制、核物理、放射化学等保密专业。[17]1952年后,之江大学文理学院与浙大文理学院一同组建浙江师范学院,后来发展为杭州大学,并于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12]附属中学改名为建华中学,先是由秦望山校园内迁雄镇楼,高中部并入宗文中学。附属小学从图书馆一楼迁往原之江大学实习工场,后又搬迁于闸口。[12]

校园建筑

编辑
之江大学旧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地址浙江省杭州
分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时代民国
编号6-951
认定时间2006年5月25日
皮市巷校址地图
皮市巷校址平面图
 
1911年闸口校址地图

初设皮市巷,后移大塔儿巷。[3][19]:821906年起购置闸口校址,位于当时沪杭铁路西端终到站——闸口(英语:Zakow)以西的秦望山上。[20][21]之江校园始建于1907年,分二期建设,共有建筑40余幢,建筑面积共7万多平方米,现存有22幢,总面积15394平方米[3]。校园建筑中西结合。[22]主要有慎思堂、都克堂、科技馆、图书馆、经济馆、东斋、西斋、北斋、韦斋、上红房、下红房、绿房、灰房等建筑,通常称之为二堂、三馆、四斋、四房。[23]2006年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

名称[25] 图片 始建年份 备注[26]
慎思堂   1911年 现名主楼。
经济学馆   1936年 原名同怀堂,又称钟楼。
图书馆   1932年 图书馆占地596平方米,建筑面积1192平方米。
东斋   1911年 现为1号楼,由美国俄亥俄州甘卜夫妇捐建,故又名甘卜堂。
西斋   1911年 现为2号楼。又名惠德堂、吴窦堂,是之江大学最早的男生宿舍。
都克堂   1919年 现为小礼堂,原名育英堂、都克堂
灰房   1911年 原名康沃斯楼,之江大学外籍教师宿舍。
上红房   1911年 原名北太平洋楼,曾经为校长住所。
下红房   1911年 原名帕斯顿楼。
科技馆   1932年 目前为四号楼,又称为裘德生科学馆。
韦斋 1926年 现为6号楼,原名佩韦斋,简称韦斋,曾作为教员宿舍、女生宿舍。
绿房 1920年 现名9号楼,原名维勒邦格楼,因外墙呈现绿色,也称绿房。外籍教授宿舍,也曾做为女生宿舍。
材料试验所   1935年 现名5号楼,原名材料试验所,是之江大学第一个实验楼。2010年11月,5号楼成为浙大图书馆法学分馆。
白房   1920年 白房原名卡特楼。
工程馆   1951年 3号楼原名工程馆,又称机械系楼。
附属小学宿舍 1931年 现为教工宿舍
体育办公室 1934年 现为体育教研室
学生服务部
后六号楼
中方教授宿舍 1920年代 共3幢

著名校友

编辑
  • 潘希珍(1917年-2006年),笔名琦君散文家,擅写怀旧抒情散文。
  • 陈从周(1918年-2000年),建筑学家
  • 杨嗣信(1930年-),建筑师
  • 朱生豪(1912年-1944年),翻译家,尤以翻译莎士比亚作品著称。
  • 林作砥,1943届土木系。污染防治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 虞尔昌(1904年 - 1984年)翻译家,继朱生豪先生之后,翻译了莎士比亚历史剧及十四行诗,与朱先生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中译。

历任校长

编辑

崇信义垫

  • 麦嘉缔(Divie Bethune McCartee)——1845-1867

育英义塾

  • 陶锡祈(Samuel Thompson Dodd)——1867-1877年12月
  • 裘德生(Rev., J. H. Judson)——1880-1897年

育英书院

  • 裘德生(Rev., J. H. Judson)——1897-1911年

之江学堂

之江大学

私立之江文理学院

私立之江大学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Day, Clarence Burton.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s. The Far Eastern Quarterly. 1947, 6 (3): 294–299 [2023-02-05]. ISSN 0363-6917. JSTOR 2049343. S2CID 163087706. doi:10.2307/204934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5). This paper is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carried out between the years 1924 and 1940 by the author and students of Hangchow University, Zakow, Chekiang, China. 
  2. ^ 沈弘. “求是”岂能忘“育英”?——兼论杭州育英书院的文化遗址保护. 文化艺术研究. 2011, 4 (2): 118-131. 
  3. ^ 3.0 3.1 3.2 杭州之江大学旧址. 浙江文物网. 2016-09-10 [2021-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3). 
  4. ^ 4.0 4.1 张彬. 近代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浙江教育发展史.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08. ISBN 978-7-80758-011-9. OCLC 320486413. 
  5. ^ 5.0 5.1 Wu, Ziming. Chinese Christianity: An Interplay Between Global and Local Perspectives. BRILL. 2012-02-03. ISBN 978-90-04-22574-9 (英语). 
  6. ^ Assembly,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 S. A. (Old School) General. Minutes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tated Clerk of the Assembly. 1856 (英语). 
  7. ^ 7.0 7.1 田力. 美国长老会宁波差会在浙东地区早期活动研究(1844-1868) (PDF) (博士论文). 杭州: 浙江大学. 2012-05-29 [2022-05-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5-05) (中文(简体)). 
  8. ^ 8.0 8.1 Bai, Limin. Wang Hengtong, the Christian Community in Shanghai and the Textbook Market. Brill. 2019-07-24 [2022-05-01]. ISBN 978-90-04-406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5, 2020) (英语). 
  9. ^ Nimick, Thomas G. Missionary Women's Outreach to Poor Women in China: Origins of the Industrial Class Strategy. The Journal of Presbyterian History (1997-). 2020, 98 (1): 4–17 [2023-02-05]. ISSN 1521-9216. JSTOR 2703123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5). 
  10. ^ Jubilee Papers of the Central China Presbyterian Mission, 1844-1894: Comprising Historical Sketches of the Mission Stations at Ningpo, Shanghai, Hangchow, Soochow and Nanking : with a Sketch of the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Printed at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95 (英语). 
  11. ^ 11.0 11.1 11.2 杭州大学校史编辑委员会 (编). 杭州大学校史 1897-1997. 杭州: 杭州大学校史编辑委员会. 1997 [2023-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4).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之江大学旧事. 杭州日报. 2021-11-05 [2023-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2). 
  13. ^ 吕学峰. 为了筹集之江大学办学经费,他将钱塘江、西湖、运河风光介绍给美国人. 原载于《民国杭州艺术教育》. [2023-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5) –通过杭州文史网. 
  14. ^ Judson, Junius Herbert. 杭州之江學堂章程 (PDF). 上海: 上海美华书馆. 1911: 1–3 [2022-05-0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5-05) (中文(繁体)). 
  15. ^ 陈江明. 【杭州文史】一所未曾诞生的“著名”大学—20世纪20年代筹办“杭州大学”始末 马叙伦曾为校董. 澎湃新闻. [2023-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4). 
  16. ^ 周谷平; 应方淦.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学位制度 (PDF).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 34 (1): 13-21 [2023-02-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2-05).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李雪; 张刚. 双璧辉映——之江大学、英士大学. 科学中国人. 2008, (5): 44-49. 
  18. ^ 18.0 18.1 18.2 18.3 18.4 杭州大学校史 1897-1988. 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 1989 (中文(简体)). 
  19. ^ Jubilee Papers of the Central China Presbyterian Mission, 1844-1894: Comprising Historical Sketches of the Mission Stations at Ningpo, Shanghai, Hangchow, Soochow and Nanking : with a Sketch of the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Printed at the American Presbyterian Mission Press. 1895 (英语). 
  20. ^ Nield, Robert. China's Foreign Places: The Foreign Presence in China in the Treaty Port Era, 1840–1943.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5-03-01 [2022-05-30]. ISBN 978-988-8139-28-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0) (英语). 
  21. ^ Bright, Charles; Ho, Joseph W. War and Occupation in China: The Letters of an American Missionary from Hangzhou, 1937–1938. Rowman & Littlefield. 2017-10-23 [2022-05-30]. ISBN 978-1-61146-2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0) (英语). 
  22. ^ 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大学的建筑与人文之美. 浙江大学. [2022-05-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0). 
  23. ^ 苏庄. “之江大学”的故人旧事. 青年时报. 2010-08-13 [2021-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通过浙江大学. 
  24. ^ 国家文物局2006年发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2014-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25. ^ 张吉. 之江大学旧址建筑年谱. 浙江大学. 2016-09-10 [2021-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26. ^ 之江大学旧址. 杭州政协. 2010-10-26 [2021-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拓展阅读

编辑
  • Day, Clarence Burton:之江大学。纽约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会,1956.
  • 刘家峰译:《之江大学》。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
  • 上海校友会编:《之江大学校友通讯录》。上海:上海校友会,1990。
  • 杭州大学校史编写组:《杭州大学校史,1897-1988》。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89。
  • 张文昌:《之江大学》。《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1985),页123-130。
  • 曾钜生:《之江大学在杭州的历史文献简史》。吴梓明编:《中国教会大学历史文献研讨会论文集》,页217-231。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
  • 曾钜生、徐辉:《之江大学档案片断》。吴梓明编:《中国教会大学历史文献研讨会论文集》,页233-249。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