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块厝 (高雄市苓雅区)

五块厝台湾话Gōo-tè-tshù)是台湾高雄市苓雅区的一个地名,位于苓雅区最东侧,邻近三民区大港狮头凤山区,为苓雅区的四大旧聚落之一。明郑时期已有张、王、吴、方、陈姓等随军开拓当地,以建“五间土厝”于此而得名。日治时期1924年,高雄街升格为高雄市,苓雅寮、林德官、过田仔均列入市域,而五块厝则仍隶于凤山街。昭和十年(1935),扩充高雄市行政区的编制,苓雅寮、过田子均设区役场;昭和十五年(1940),五块厝从凤山街划入高雄市,又增设五块厝区役场。

五块厝
五块厝在苓雅区的位置
表记
汉字 五塊厝
白话字 Gō͘-tè-chhù
台罗拼音Gōo-tè-tshù

地理位置 编辑

古代五块厝聚落位于今三多一路、辅仁路口,往北往南呈狭长型,现今仍可以从附近与后来重划的规则道路不同的凌乱小巷看出昔日聚落形状。北至四维一路74巷,西侧为河北路、武庆三路178巷,东侧为从福安公园北侧一路向东南延伸的小巷,其延伸线大致接上到武仁街30巷,南侧则为武仁街。日治时期,大字五块厝的范围则扩及整个苓雅区的凯旋路以东至该区边界之间的地区[1]。战后,五块厝改为地段,范围缩小,五块厝段今范围大致为建国路以南,中正路以北,辅仁路以西,凯旋路以东的范围。

 
苓雅区的四个区块

行政区划沿革 编辑

1909年为凤山支厅七老爷区凤山街大竹里五甲庄辖属。1924年高雄设市后,五块厝仍属于凤山街(今凤山区)所管辖,直到1940年才划入高雄市[2]

历史 编辑

五块厝的旧聚落分为大杨(现建国路以北,当时全为田野)、营头(现今卫武营一带)、头前沟(当地对运河的俗称)、坔存(指低洼地区,现今民生医院一带)[3]

1933年时,五块厝有人口816人,其中有170人为平埔原住民族[4]

设施 编辑

 
陈中和墓
 
高雄关帝庙
  • 政府机关
    • 劳动部劳工保险局高雄市办事处
    • 外交部南部办事处
    • 内政部移民署高雄市第一服务站
    • 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南区服务处
    • 经济部南部服务中心
    • 经济部工业局高雄服务处
    • 经济部智慧财产局高雄服务处
    • 法务部行政执行署高雄分署
    • 海洋委员会海巡署侦防分署高雄查缉队
    • 交通部公路总局高雄市区监理所苓雅监理站
    • 高雄市政府卫生局
    • 高雄市政府运动发展局
  • 文化设施

交通 编辑

高雄捷运在五块厝境内共有三个站点,分别是五块厝站技击馆站及靠近苓雅区边界的卫武营站中山高速公路高雄交流道的中正路出口也位于此地。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杜剑锋. 苓雅寮煙雲. 高雄市文献委员会. 2005. ISBN 9860034699. 
  2. ^ 【歷史】冠蓋京華 人文薈萃-苓雅緣起. TraNews. [2011-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3. ^ 杜剑峰. 苓雅寮煙雲. 高雄市: 高雄市文献委员会. 2005: 39. ISBN 986-00-3469-9. 
  4. ^ 昭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臺灣現住人口統計. 台湾总督官房调查课. 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