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近颌龙属

(重定向自亞洲近頜龍

亚洲近颌龙属学名Caenagnathasia)是近颌龙科恐龙的一,是种小型恐龙,身长估计约61公分,体重约1.4公斤。亚洲近颌龙生活于上白垩纪,距今约9千万年前,是已知年代最早的近颌龙超科

亚洲近颌龙属
化石时期:上白垩纪,90 Ma
亚洲近颌龙的想像图
无效状况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兽脚亚目 Theropoda
科: 近颌龙科 Caenagnathidae
亚科: 单足龙亚科 Elmisaurinae
属: 亚洲近颌龙属 Caenagnathasia
Currie, Godfrey, & Nessov, 1993
模式种
马氏亚洲近颌龙
Caenagnathasia martinsoni

Currie, Godfrey, & Nessov, 1993

模式种马氏亚洲近颌龙C. martinsoni)是在1993年由菲力·柯尔(Phil Currie)等人所叙述、命名。属名意为“亚洲近颌龙科”,种名则是以古生物学家Gerbert Genrikhovich Martinson为名。正模标本(编号N 401/12457)是一对已愈合的下颌齿骨化石。化石发现于乌兹别克的Bissekty组地层,地质年代约9000万年前,相当于土仑阶康尼亚克阶的交界。第二个标本(编号N 402/12457)是一个右齿骨,来自于体型略小的个体[1]。这两个标本是目前仅发现的化石,都是成年个体。

亚洲近颌龙是已知最小型的偷蛋龙类,也是最小型的恐龙之一。下颌只有几公分长,根据估计,头颅骨约有7.6公分长。根据2010年的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研究,亚洲近颌龙的身长估计约61公分,体重约1.4公斤[2]

如果参考其他偷蛋龙类,亚洲近颌龙应该覆盖者羽毛,是温血动物,手掌有三指、脚掌有四趾,愈合的脚部骨头与鸟类非常相似。下颌的上下距离高,下颌前缘角度陡,下颌上缘平坦。亚洲近颌龙的下颌有齿槽的退化痕迹,而进阶型偷蛋龙类的下颌没有牙齿。

亚洲近颌龙最初被归类于近颌龙科,当时是使用汉斯·戴尔特·苏伊士(Hans-Dieter Sues)的偷蛋龙类演化支定义。目前有其他研究认为亚洲近颌龙是偷蛋龙下目的基础物种,不属于近颌龙超科[3]

参考资料

编辑
  1. ^ P.J. Currie, S.J. Godfrey, and L. Nessov, 1994, "New caenagnathid (Dinosauria, Theropoda) specimen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North America and Asi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30(10-11): 2255-2272
  2. ^ Paul, G.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 152
  3. ^ Holtz, Thomas R. Jr. (2010) 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 Winter 2010 Appendix.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