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堂,又哥利支堂福音堂,也称广州长老会第二支会,原属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为广州市旧日一座不凡的基督教堂,在基督教入华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座落于越秀区西濠口仁济路(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 )。

美北长老会差会的传教士哈巴嘉约翰始建于1867年(有说1880年),附设博济医院(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二院)。建筑资金由华人所筹,为纪念哥利支( Thomas R.Colledge) 医生而命名[1],汪彼得曾任仁济堂主任牧师。时未有聘请到专业建筑师和营造商,由嘉约翰医生和黄宽医生身兼多职,完成哥利支堂的建设。

1886年孙中山以逸仙之名在医院学医时,曾寄宿哥利支堂10号宿舍(教堂一部分曾用作博济医学堂的学生宿舍)。

由于医疗传教的成功,此处曾是广州最为兴旺的一处教堂,1903年已有信徒600人。1920年,仁济堂改建为可容千人的大型教堂[2] ,为广州的主要教堂之一,并加入中华基督教会广东协会。

1960年实行联合礼拜时,仁济堂信徒被并入十甫堂,1962年转并光孝堂,教堂房屋则租给中山医学院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局“充公”,产权已不属教会。

2008年,中山二医将原用于急诊用房和中心药库的教堂旧址改为临床检验中心使用,因其属于文物,对此广州市文化局两次发函,表示意见。[3][4]

2012年11月,以博济医院教堂旧址之名公布为越秀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2015年6月,广州市人民政府重新核定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时,将教堂列入“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成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近代中国第一家西医院建筑历史钩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2017-11-02
  2. ^ 《广州市志》宗教卷
  3. ^ 关于修改中山二院教堂旧址建筑维修设计方案的函[永久失效链接],穗文物〔2008〕54号,2008年2月20日
  4. ^ 关于中山二院教堂旧址建筑功能使用问题的批复[永久失效链接],穗文物〔2008〕218号,2008年6月17日

坐标23°6′47.08″N 113°15′0.84″E / 23.1130778°N 113.2502333°E / 23.1130778; 113.25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