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
东亚文化常见的一段日期
(重定向自伏日)
三伏为中国古人在长期对自然的观察中,认为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也就是俗话所谓“热在三伏”[1],现在民间一般亦普遍接受此看法。是农历中夏季长达30天或40天的一个时段,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三伏开始日大约在公历的7月10至20日之间,结束日大约在8月8至18日之间(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北半球每年炎热天气中的一段。一年中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在不同的年份为10或20天。“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
三伏日为初伏、中伏和后伏的首日,是起自秦汉的传统节日,在唐人的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会放假一日,还保有在伏日食汤饼(汤煮的面食,似今日之汤面),以去瘴气、除恶病的习俗。三伏日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正值夏、秋之交,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其日期需要通过节气和干支来推算。按五行之理,夏为火,秋为金,夏、秋之交,阴气为阳气所迫,故金气藏伏。庚辛配金,故以庚日为伏日。唐代的《阴阳书》规定以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2]。
名称 | 另称 | 介绍 |
---|---|---|
初伏 | 头伏 | 夏至1后第三个庚日2起到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第三个庚日为入伏,为初伏的第一天。 |
中伏 | 二伏 | 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3后第一个庚日前。第四个庚日定为中伏开始的第一天,由于第五庚日可以出现在立秋日的前或后,故中伏可能为10天或20天。 |
末伏 | 终伏 |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第二个庚日定为出伏,即伏天结束。 |
汉代历日简牍,三伏注历似乎尚未形成定制[6]。或在汉成帝鸿嘉年间已成历例。[7]
三伏开始日在阳历日历上有13天的波动范围。
近年三伏日期
编辑年 | 初伏 | 中伏 | 末伏 |
---|---|---|---|
2017 | 7月12日—7月21日 | 7月22日—8月10日 | 8月11日—8月20日 |
2018 | 7月17日—7月26日 | 7月27日—8月15日 | 8月16日—8月25日 |
2019 | 7月12日—7月21日 | 7月22日—8月10日 | 8月11日—8月20日 |
2020 | 7月16日—7月25日 | 7月26日—8月14日 | 8月15日—8月24日 |
2021 | 7月11日—7月20日 | 7月21日—8月9日 | 8月10日—8月19日[8] |
2022 | 7月16日—7月25日 | 7月26日—8月14日 | 8月15日—8月24日 |
2023 | 7月11日—7月20日 | 7月21日—8月9日 | 8月10日—8月19日 |
2024 | 7月15日—7月24日 | 7月25日—8月13日 | 8月14日—8月23日 |
2025 | 7月20日—7月29日 | 7月30日—8月8日 | 8月9日—8月18日 |
2026 | 7月15日—7月24日 | 7月25日—8月13日 | 8月14日—8月23日 |
2027 | 7月20日—7月29日 | 7月30日—8月8日 | 8月9日—8月18日 |
2028 | 7月14日—7月23日 | 7月24日—8月12日 | 8月13日—8月22日 |
2029 | 7月19日—7月28日 | 7月29日—8月8日 | 8月8日—8月17日 |
2030 | 7月14日—7月23日 | 7月24日—8月12日 | 8月13日—8月22日 |
文内注释
编辑- ^ 陈浩新.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 [2018-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5).
- ^ 刘子凡. 唐代三伏擇日中的長安與地方.
- ^ 《阴阳书‧历法》:候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
- ^ 《历忌释》:伏者何?以金气伏藏之日也。
- ^ 《星历考原‧日时总类》“三伏”条:历例曰:三伏者,四时皆以相生,立春以木代水,水生木也;立夏以火代木,木生火也;立冬以水代金,金生水也。至于立秋以金代火,金畏火克,故至庚日,则必伏藏。庚者,金也。金气伏藏,则火益炽。三,阳数也。故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谓之三伏。如夏至日得庚,便为初庚。立秋日得庚,亦即为末伏。
- ^ 许名玱(2015)。敦煌汉简2263《永始四年历日》复原试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许名玱(2016)。《肩水金关汉简(肆)》H1:4历日简年代考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参考注释4"夏至日得庚,便为初庚"
资料引用
编辑- 许名玱(2015)。敦煌汉简2263《永始四年历日》复原试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参见
编辑延伸阅读
编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