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绍元(1775年2月13日—?年),字升三,一字鉴堂,行三,乾隆四十年正月十四日生,廪膳生[5]浙江省衢州府开化县北六都银晶社人,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第二名举人。历任四川绵竹县大足县东乡县(今宣汉县)、云阳县荣昌县知县[6]

余绍元

籍贯 浙江省衢州府开化县
字号 字升三,一字鉴堂
配偶 郑氏
亲属 父余寅[1];子余献璋赘常州杨氏;孙余一鳌、余祥锺〔咸丰十年庚申恩科进士〕
出身
  • 嘉庆十三年戊辰恩科举人
著作
  • 《云阳纪事》一卷[2]
  • 《新建来鹿亭碑记》
  • 《新建校士馆碑记》
  • 《添设义学碑记》
  • 《改建石鼓书院碑记》
  • 《改修汛署碑记》
  • 《改修学宫落成碑记》
  • 《新建苍圣祠碑记》
  • 《改建文庙落成碑记》[3]
  • 《明副总府百禄符公墓表》
  • 《符龚氏节孝传》
  • 《寿龚秉哲参军八十序》[4]

履历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曾祖妣氏余,貤赠太孺人晋封一品太夫人庠生讳寅公女,嘉庆戊辰恩科亚元原任四川邻水县知县讳绍元公胞姊,道光甲辰进士讳钟祥祖姑”,《清代朱卷集成》拔贡毛诵华履历
  2. ^ 光绪十三年赐书堂木活字印本
  3. ^ 以上《东鄕县志》卷五
  4. ^ 以上《东鄕县志》卷三十三艺文七
  5. ^ “余绍元,字升三,一字鉴堂,行三,乙未年正月十四日生。衢州府开化县学廪膳生,民籍。高祖宗昌,高祖母氏徐、氏徐。曾祖瑞校,曾祖母氏袁。祖象品,祖母氏方。父寅,庠生,母氏方。永感下。乡试中式第二名。会试中式第名,殿试第甲第名。曾伯叔祖瑞桢,庠生。瑞檊,叔祖象吕,堂伯叔祖象亨、象喜、象器、懋志,庠生。国馨,庠生。奎,庠生。胞伯文光,堂伯叔葆光、来光、升光、益光、祖光、曰旦,庠生。爵光、武光、士楷,庠生。越,庠生。士楠,庠生。士槐,庠生。士棹,庠生。旸光、三光、丰光。士檀,庠生。士登,庠生。胞兄肇銮,增生;起麟,堂兄弟起蒙、起恒、宏建。建,增生。尚忠,增生;肇举,庠生;肇翀,庠生。德褒,庠生。复,庠生;肇嵦,国学生;肇峄,国学生。肇明,国学生。凤翔,庠生。胞侄仲喜、寿征、保宁。堂侄超撰,庠生;超濂,庠生;超宗,庠生;超笏,国学生;超第,庠生,娶郑氏,江山县庠贡生名澜公女,直隶阜城县知县讳公孙女,贵州遵义府知府讳廷望公侄孙女,增生名桢干胞妹。子一,毓江。女一,幼。族繁不及备载。住县北六都银晶社”。《清代朱卷集成》233,第66页
  6. ^ ‘余绍元。字升三。号鉴堂。嘉庆戊辰科举人。大挑分发四川知县。历署绵竹、大足、东乡、云阳、补荣昌、调补邻水。数年终于任。任绵竹时。有彰明、安县争水一案。轇轕经数十年。制府委绍元勘之。辰下车而晡时案结。彰明数百顷田获陞科。云阳素号难治。教匪乱后。所属云安厂。盐枭连结匪徒分支聚党。经数令莫能治。绍元至日见养痈也。密白太守。通禀大宪。会营擒捕。星驰抵县。相机调度。渠首悉擒。多年积匪。一旦扫除。云阳人至今赖焉。其署东乡也。为之修缮书院。而东乡之科名始粲以繁。东乡人德之。绍元殁。子孙遂家焉。道光甲辰孙祥锺中川藉举人。后成进士。子献璋回籍入庠。赘常州杨氏’。[光绪二十四年]《开化县志》
  7. ^ “余绍元,浙江开化县人,嘉庆戊辰恩科举人,大挑一等,道光二年署事”,《绵竹县志》卷二十六职官十
  8. ^ ‘余绍元。鉴堂。湖南开化。举人。知县。道光三年署,见政绩’。‘余绍元,字鉴堂。湖南举人。精明果断。遇事敢为。兴利剔弊一以实心出之。创建崃山书院。筹划膏火脩脯等项。不避嫌怨不惑浮言卒底于成。文教昌明士民感怀不已。’。民国《汉源县志》
  9. ^ “四年,蔡开崃,浙江举人;余绍元,浙江举人;狄廷飏,江苏举人,设乡学十三斋”,〔民国〕《大足县志》卷四
  10. ^ “余绍元,浙江衢州府开化县举人,道光六年署任”,《云阳县志》卷七秩官五二
  11. ^ “余绍元,浙江开化县举人,道光九年任”,《荣昌县志》卷九知县八
  12. ^ “余绍元,浙江衢州府开化县举人,道光九年署,改建文庙学宫,改修汛署,改建书院校士馆添设义学”,〔光绪〕《东乡县志》卷二
  13. ^ “余绍元,浙江开化县人,嘉庆戊辰举人,道光十年任”,《道光乙未增修邻水县志》
  14. ^ ‘邻山。邻水县。中缺。繁难……。知县加一级。余绍元。鉴堂。浙江开化人。戊辰。十年正月调’。[荣觐堂]《大清缙绅全书》道光十一年冬四川省
  15. ^ 《道光乙未增修邻水县志》
  16. ^ “又奉谕旨:琦善奏中简各缺知县,人地未宜,请对调一折。著照所请,四川梁山县知县,准其以区拢熙调补,所遗双流县知县,即以徐名缃对调。又邻水县知县,准其以余绍元调补,所遗荣昌县知县,即以刘建区对调。该部知道”。《清宣宗起居注》卷十五道光十年正月
  17. ^ “是日,吏部议覆四川总督琦善题邻水县知县余绍元试署期满请实授一疏,奉谕旨:余绍元依议用,余依议。”,《清宣宗起居注》卷十七/道光十年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