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智(?—1424年),字居真中书省益都路胶州(今山东省高密县)人,明朝政治人物。

洪武年间,其举耆儒,授高密训导莘县教谕,后升任高邮知州,在任上勤学治理农业有惠政,为官民所爱戴[1]永乐元年,升任宝庆知府。后召为右通政右中允,未几,升湖广右布政使,后因事连坐谪役通州。永乐六年,湖广都指挥使龚忠入见,朱棣问湘间老儒时,龚忠提及仪智。同日召入,后拜为礼部左侍郎。永乐十一年元旦,当日日食,依朝礼当罢免朝贺,礼部尚书吕震坚持朝贺如常,而仪智反对。当时内阁首辅左谕德杨士奇亦赞同仪智意见,明成祖于是罢免朝贺[2]

永乐十四年,朱棣下诏命吏部翰林院选择耆儒侍奉皇太孙朱瞻基。杨士奇、蹇义均举荐仪智。太子朱高炽则称:“我曾推举过李继鼎,但是大误,追悔莫及。仪智的确是有正德的人,但是已经老了。”杨士奇则称:“仪智出身学官,明理守正。虽耄,精神未衰。廷臣中老成正大的人中没有能超过他的。”当日午朝时,朱棣问太子:“侍太孙讲读得人未?”太子回答道:“举礼部侍郎仪智,议未决。”明成祖称:“智虽老,能直言,可用也。”于是命其辅导皇太孙。仪智每次进讲均为书史,反复启迪朱瞻基,使其以正心术为本。永乐十九年,致仕[3]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简[4]

其子仪铭亦为明朝重臣,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5]

参考文献

编辑
  1. ^ 明史》(卷152):“仪智,字居真,高密人。洪武末,举耆儒,授高密训导,迁莘县教谕。擢知高邮州,课农兴学,吏民爱之。”
  2. ^ 明史》(卷152):“永乐元年迁宝庆知府。土人健悍,独畏智,相戒不敢犯。召为右通政兼右中允。未几,迁湖广右布政使。坐事谪役通州。六年冬,湖广都指挥使龚忠入见。帝问湖湘间老儒,忠以智对。即日召之。既至,拜礼部左侍郎。十一年元旦,日当食,尚书吕震请朝贺如常,智持不可。会左谕德杨士奇亦以为言,乃免贺如智议。”
  3. ^ 明史》(卷152):“十四年诏吏部、翰林院择耆儒侍太孙。士奇及蹇义首荐智。太子曰:“吾尝举李继鼎,大误,悔无及。智诚端士,然老矣。”士奇顿首言:“智起家学官,明理守正。虽耄,精神未衰。廷臣中老成正大,无逾智者。”是日午朝,帝顾太子曰:“侍太孙讲读得人未?”太子对曰:“举礼部侍郎仪智,议未决。”帝喜曰:“智虽老,能直言,可用也。”遂命辅导皇太孙。每进讲书史,必反复启迪,以正心术为本。十九年,年八十,致仕,卒于家。”
  4. ^ 明史》(卷152):“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简。”
  5. ^ 明史》(卷152):“季子铭,字子新。……寻进南京礼部尚书。怀献太子立,加太子太保,召为兵部尚书兼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