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八·二九革命造反总司令部

(重定向自八·二九事件

福建省八·二九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八·二九,是福州市厦门市及其周边地区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形成的以福建省八·二九革命造反总司令部为主的一系列群众组织。创始人及负责人为厦门大学学生王云集。其对立组织为东海前线红卫兵总部福建省革命造反委员会

历史 编辑

厦门大学红卫兵独立团 编辑

1966年6月2日,厦门大学一些学生贴出大字报,指责校党委压制文化大革命。不久,福建省委向厦门大学派出文革工作组。工作组的强硬手段进一步激化了校内矛盾。1966年6月28日至8月4日,厦大一部分学生相继以大字报、血书、上访等形式抗议工作组。1966年8月23日,省委支持的厦门大学红卫兵总部成立。1966年8月26日,一些反对省委的学生成立了厦门大学红卫兵独立团

八·二九事件 编辑

1966年8月,厦门八中对于工作组问题发生分歧,分裂成两派。8月24日,厦门八中、厦门大学及其他学校师生共300人要求省委就八中问题进行表态。8月27日,厦大独立团37人揪斗叶飞。8月29日,华侨大学、厦门大学、厦门八中、福建林学院集美航海学院、南下串联红卫兵与福州市30多单位组织共1000余人在西湖交际会集会,支持厦门八中揪斗叶飞妻子,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王于畊。要求叶飞接见。在抗议过程中与东海前线红卫兵总部发生冲突。

1966年9月8日,省航管局外海航海大队大队长洪乐、市劳动模范杨秀玉等9人于9月8日联名发出《给毛主席的急电》,指责南下红卫兵自8月16日至9月5日期间在福州市挑动反革命暴乱。加深工人组织和八二九学生的对立。[1]

1966年11月24日,八二九派与福州工人赤卫队发生冲突。

一·二六事件 编辑

1967年1月,在上海一月风暴的影响下,华侨大学革命造反战斗兵团与厦门大学红卫兵独立团、厦门八中福建林学院等十几个参加过八二九事件的组织,联合组建了福建省八·二九革命造反总司令部

1967年1月26日,军区按年度工作计划如期举办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午8时许,一支由南下造反派,福州地区造反派和军区卫生学校、军区文工团、福建前线广播电台等单位组成的200多名造反派,冲入大会现场。60多名福建医学院"东方红战团"的成员前往福州部队领导机关,要求韩先楚接见并回答有关福建文革的若干问题。八二九司令部贴出标语“谁把斗争矛头指向解放军就砸烂谁的狗头”,反对冲击军区的一·二六行动。“拥韩派”与“倒韩派”形成,福建省的两大对立群众组织派系形成。

1967年1月31日,福建军区发布《福建前线部队公告》,向冲击军区者发出严重警告。[2] 1967年2月6日,八二九派对声援一·二六事件的《福建日报》社进行夺权。 1967年2月7日,反对《公告》的组织冲击八二九总部。时称二·七事件。[3][4]

福州武斗 编辑

1967年7月19日,八二九派在福州交际处拘留了7名革造会成员,引发七·二〇武斗。导致交际处被大火焚毁。8月9日,八二九派与革造会派华侨大厦爆发武斗周恩来陈伯达于8月9日与两派代表会谈,制止武斗, 在中央的压力下,8月12日两派群众达成4项协议。[5]

三结合 编辑

1968年2月2日,四·二〇派,八二九派,革造会派等107个福建群众组织签订《关于收缴武器 制止武斗》协议。 1968年8月19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八二九派的郑火排、王云集、庄志鹏担任省革会副主任,张益飞等人任常委。[6]

拓展阅读 编辑

  • 《周恩来江青陈伯达接见福建革命群众代表的讲话》,1967年4月30日
  • 《中央(首长)对厦门文化大革命问题的指示汇编》,八·二九厦门大学红卫兵独立团《挺进》编委会编,1969年9月
  • 《中央首长接见福州军区和福建省革造会代表的讲话》,周恩来陈伯达杨成武
  • 天仇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叶青. “文革”时期福建群众组织研究.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4: 227. ISBN 7-80092-946-9. 
  2. ^ 启之. 文献与综述:中华学人文革论文集(一). 2020年10月1日: 152. 
  3. ^ “一月风暴”下福建省“夺权运动”研究. 
  4. ^ “文革”中《福建前線部隊公告》出臺之背景. 
  5. ^ 黄肇嵩. 福建省志·共产党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76. ISBN 7-5004-2626-7. 
  6. ^ 乔晞华. 文革群眾運動的動員、分裂與滅亡——以社會運動學視角. : 附录9.6. ISBN 978194026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