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六刘七起义
(重定向自刘六、刘七起义)
刘六刘七叛乱,爆发于明朝正德六年(1511年),直隶霸州(今河北霸州市)地区一场民变。
刘六本名刘宠、刘七本名刘宸,兄弟二人皆霸州文安县人,均“胆力弓矢绝伦”,骁勇善骑射,最初协助官府捕捉“响马盗”。正德四年(1509年),刘瑾家奴梁洪向刘家索贿,遭到拒绝。梁洪怀恨在心,于是诬告刘氏兄弟是“畿南大盗”。二刘遭到通缉,画像被到处张贴,家属也被逮捕。刘氏兄弟只好投靠响马盗首领张茂。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刘六、刘七在霸州起义。并在安肃县(现在的河北保定市徐水区)劫狱,救出齐彦名。赵𬭼、杨虎等纷起为患,迅速发展为万余人。正德六年(1511年)刘六、刘七攻占束鹿县城(今旧城镇)。
明武宗以谷大用总督军务,与伏羌伯毛锐、右佥都御史陆完率京营镇压。这时义军被迫兵分两路,刘六、刘七、齐彦名为一路,杨虎、赵𬭼、刘三、邢老虎为一路。东路军转战山东、河南,西路军转战河南、山西。义军多马户出身,“一昼夜驰数百里”,官军怯不能战,两军会师霸州,有十余万人之众,直逼京师,北京宣布戒严,兵部紧急关闭九门,号召通州、良乡、涿州等各地勤王,刘六、刘七放弃攻城计划,遂转战京畿诸县。朝廷加派京营精锐部队,这时陆完采取南北合击战术,调边将总兵许泰,不久又起用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边军入卫北京,号称“外四家”,开启调操边军之先河。刘六至霸州,被陆完军再击。刘六、刘七转向南攻沧州,陷长山(今武强),辗转南撤,一路受到陆完军攻击,又北上回文安,进击武清,退向河南[1]。
正德七年(1512年)刘六、刘七军与陆完军交战,屡屡失利。四月,至黄州(今湖北黄冈),朝廷集结十万重兵围剿。刘六投水自尽,刘七与齐彦名弃马登舟,退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之狼山(长江北岸),最后刘七中箭落水死,齐彦名中枪身亡。
参考文献
编辑- ^ 《明史》(卷187):“刘六名宠,其弟七名宸,文安人也,并骁悍善骑射。先是,有司患盗,召宠、宸及其党杨虎、齐彦名等协捕,频有功。会刘瑾家人梁洪征贿于宠等不得,诬为盗。遣宁杲、柳尚义绘形捕之,破其家。宠等乃投大盗张茂。茂家高楼重屋,复壁深窖,素招亡命为逋逃主。宦官张忠与邻,茂结为兄,夤缘马永成、谷大用、于经辈得出入豹房,侍帝蹴鞠,而乘间为盗如故。后数为河间参将袁彪所败。茂窘,求救于忠。忠置酒私第,招茂、彪东西坐。酒酣,举觞属彪字茂曰:“彦实吾弟也,自今毋相厄。”又举觞属茂曰:“袁公善尔,尔慎毋犯河间。”彪畏忠,唯唯而已。已,茂为宁杲所擒,宠等相率诣京谋自首。忠与永成为请于帝,且曰:“必献万金乃赦。”宠、宸不能办,逃去。既而瑾诛,有诏许自首。宠等乃出诣官。兵部奏赦之,令捕他盗自效。宠等惮要束,未几复叛。党日众,所至,陷城杀将吏。”
- 《束鹿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