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语言哲学
哲學分支
(重定向自剑桥学派)
日常语言哲学(Ordinary language philosophy),指对于日常用语的深入分析,是语言哲学及分析哲学的主要分支之一。主要受到后期维特根斯坦思想的影响。分为剑桥学派和牛津学派两大派别。剑桥学派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叶,以剑桥大学为中心,主要代表人物是约翰·威斯顿。牛津学派形成于40年代,50年代发展到高峰,它以牛津大学为中心。牛津学派更注重理论的建树, 因而影响更大。[1]
日常语言哲学着重研究如何通过分析日常语言解消(Dissolve)哲学问题(而不尽然是解决问题)。日常语言哲学将自然语言视为具有伸缩性、有规律性制的表达方式来研究。与日常语言哲学相对的概念是逻辑实证论,后者的目标是希望把语言约化为可以做严格考察的对象语言,从而使之摆脱形而上学的影响。
日常语言哲学在在社会哲学方法方面,也具有相当意义,例如谈话分析和俗民方法学就是受了日常语言哲学的影响。[2]
代表人物
编辑剑桥学派
编辑牛津学派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赵敦华,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现代西方哲学新编. 北京. 2001: 175. ISBN 7-301-04511-5/ B·0188 请检查
|isbn=
值 (帮助). - ^ 贾里, 戴维; 朱莉亚, 贾里. 社會學辭典. 台北: 猫头鹰出版. 1999: 479. ISBN 9579684626.
这是一篇与哲学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