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菊石亚目学名:Ancyloceratina)是一类多样化的菊石,菊石目弛菊石亚目的近亲。它们于中生代侏罗纪晚期开始演化,至白垩纪期间非常普遍及多样化,至新生代古新世灭绝[1][2]。它们遍布各大洲,可以作为指准化石。大部分勾菊石亚目的壳都不是螺旋状,故属于异形菊石。

勾菊石亚目
化石时期:侏罗纪至早古新世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软体动物门 Mollusca
纲: 头足纲 Cephalopoda
目: 菊石目 Ammonitida
亚目: 勾菊石亚目 Ancyloceratina
Wiedmann, 1966
超科

特征

编辑
 
美国南达科他州发现的装甲船菊石化石

较原始的勾菊石亚目的形状接近完整的螺旋,只是在最末及外端开放,像螺旋下的一个钩。以这种形状而言,螺旋的部分就是浮起的部分,而钩就是住室。例子包括钩菊石ProtanisocerasTropaeum英语Tropaeum。较后期的形态与之有甚大的差别。例如Ptychoceras的壳就有三或四个挤在一起及互相连接的筒。钩角石的形状就像是一个回形针

到了白垩纪晚期,它们的形状更为多变,甚至有完全笔直的杆菊石Sciponoceras、扭转螺旋状的塔菊石、奇形怪状的日本菊石等。一些形态是综合了多个形状,例如念珠菊石英语Nostoceras,开始是像塔菊石的螺旋形,底下是像钩菊石较水平的钩。

并非所有勾菊石亚目的形状都如此特殊的。很多早期的形态甚至很难于普遍的菊石目分辨出来。一些展开的分支后来也取回螺旋的形状,最著名的包括船菊石装甲船菊石及其亲属。

生态

编辑

勾菊石亚目的生态不明,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展开形态的并不适合游泳。一些拥有开放式壳的物种游动时很容易制造出漩涡,而其壳也是浮在软体之上,对游泳造成极大的阻碍。所以,它们很有可能只是浮游的,以长触手来捕捉细小猎物;又或是底栖的。

大小及分布

编辑

勾菊石亚目的大小差异很大:最细小的Ptychoceras只有约3厘米长;而杆菊石Diplomoceras就可以长达1-2米。一些物种钩角石就广泛分布在欧亚大陆南美洲南极洲;而另一些就可能只限于西部内陆海道

外部链接

编辑
  1. ^ Machalski, Marcin; Heinberg, Claus. Evidence for ammonite survival into the Danian (Paleogene) from the Cerithium Limestone at Stevns Klint,Denmark.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Denmark. 2005-12-31, 52: 97–111 [2023-01-07]. ISSN 2245-7070. doi:10.37570/bgsd-2005-5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27) (英语). 
  2. ^ Landman, Neil H.; Garb, Matthew P.; Rovelli, Remy; Ebel, Denton S.; Edwards, Lucy E. Short-Term Survival of Ammonites in New Jersey After the End-Cretaceous Bolide Impact.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December 2012, 57 (4): 703–715 [2023-01-07]. ISSN 0567-7920. doi:10.4202/app.2011.00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7)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