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文化台湾东部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的史前文化,存续时间约在3500前至2300年前[1],并以台东县台东市国定卑南考古遗址为命名及代表性遗址。

分布范围 编辑

主要以台东县境之缓坡及台地为分布区域,往北可延伸至花莲县马太鞍溪以南之纵谷秀姑峦溪以南之海岸区域[2]。遗址包含台东县卑南遗址、老番社遗址[3]、红叶遗址[4]鲤鱼山遗址、上里遗址[5][6]、花莲县公埔遗址[7]、富世遗址[8](其下层文化为卑南文化与麒麟文化的混合文化相)等。

文化内涵 编辑

卑南文化的遗址范围较台湾多数史前文化遗址为大,像卑南遗址广义的范围约可达100公顷(100万平方米)[9][10]。遗址通常包含庞大的聚落,其建筑物成排分布,格局严谨,已经是颇具组织的社会结构[1]。在代表性遗址,卑南遗址所发现的文化内涵,生业型态以农业为主,斧锄形器虽不多,但有大量的石刀,石镰和去壳用的石杵,推测是种植小米和旱稻;此外狩猎工具的矛、镞也很多,但渔具就相当缺乏。生活用具的陶器以夹砂素面红陶为主,以双把罐为典型。其多量出土的玉器制作技术精良、且造型多变,例如有玉矛、玉斧、玉镞、玉锛、玉管、玉管珠、玉耳饰(人兽形、几形、方形、带四突起等)[9]。数以千计的石板棺则成带状分布,而且与地上建筑物的座向相同。棺内更有丰富又精美的陪葬玉器、陶器,可见当时人已有灵魂观念,相信死后另有世界,并且有相沿成俗的丧葬仪礼[1][11]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 1.1 1.2 刘益昌. 卑南文化. 文化部台湾大百科全书. 2009 [202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5). 
  2. ^ 卑南文化. twstudy.iis.sinica.edu.tw. [202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8). 
  3. ^ 考古探索─談老番社遺址近年之考古調查. beta.nmp.gov.tw. [202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9). 
  4. ^ 自由时报电子报. 台東紅葉山區發現史前遺址 專家建議試掘研究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news.ltn.com.tw. 2017-04-25 [202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8) (中文(台湾)). 
  5. ^ 考古探索─記「考古速報」──舊香蘭遺址及上里遺址展示(下). beta.nmp.gov.tw. [202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8). 
  6. ^ 陈, 柏仰. 由臺東上里遺址石板棺資料探討卑南文化晚期至三和文化初期的社會轉變. 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2019. 
  7. ^ 花莲县文化局. 花蓮縣文化局. 花莲县文化局. 2023-09-28 [202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5) (中文(台湾)). 
  8. ^ 花莲县文化局. 花蓮縣文化局. 花莲县文化局. 2023-09-28 [202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8) (中文(台湾)). 
  9. ^ 9.0 9.1 卑南考古遺址. 国家文化资产网.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10. ^ 李坤修. 卑南遺址的發掘與遺址範圍的認識. 2010 [2023-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9-28). 
  11. ^ 曾繁邦、许湘彩. 卑南文化. 台湾史前文化云.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2009-09-09 [2023-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5).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