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原住民运动员

台湾原住民族运动员,或称台湾族运动选手,最早可以追溯至1921年日治时期成军的能高团、1931年夺得夏季甲子园棒球赛准优胜的嘉义农林棒球队[1];以及国民政府时期1960年赢得罗马奥运十项全能杨传广等为代表,屡屡在许多国内外赛事具有杰出表现。特别是在作为职业运动或国家体育重点培养项目,例如:棒球田径篮球举重(如:郭婞淳[2]方莞灵)、跆拳道(如:曾栎骋苏柏亚)、体操(如:游朝伟)、拳击(如:洪嘉庆)、足球等项目,都能见到台湾原住民族群运动选手优异的表现。

台湾原住民族群面对长久以来政治经济条件不对等的状态下,运动似乎成为原住民族群寻求立足的方式之一,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运动与休闲管理研究所林伯修教授研究团队,在2012年的研究结果发现[3],吸引多数投入体育运动这条路的外部拉力包括教育部原民会、地方政府、学校等组织之制度与政策等,内部推力则包含选手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身处社区之历史文化背景、家庭经济上的弱势处境,以及因为投入运动而无法兼顾学习所导致的生涯发展限制等。南岛族群运动能力虽被窄化成为“自然天生”,但其实是由生理遗传、心理动机、生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制度等五个因素共同作用后的结果[4]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谢仕渊. 《 臺灣棒球一百年》(新版). 台湾: 玉山社. 2017-11-10. ISBN 9789862941744. 
  2. ^ 郭婞淳; 叶士弘. 《郭婞淳:舉重若輕的婞念》. 台湾: 天下文化. 2022. ISBN 9789865255640. 
  3. ^ 林伯修. 《臺灣原住民與運動》. NSC 97-2410-H-003-099-SSS. 中华民国国家科学及技术委员会. 2012. 
  4. ^ 林伯修、洪煌佳、郑稼棋、张育绮、郭雅婷、胡竣豪、傅星翔、刘于琳、黄靖惠、林子渊、黄嘉珮. 臺灣原住民與運動.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调查研究专题中心学术调查研究数据库. 2012 [2023-05-23]. doi:10.6141/TW-SRDA-E97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