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捕鲸业始于台湾日治时期,1913年(大正2年)台湾海陆产业株式会社在垦丁南湾实验捕鲸,1920年(大正9年)在大板埒正式设置捕鲸基地。1945年台湾政权更迭,约于1950年代中期重新投入捕鲸业,捕鲸基地改在香蕉湾海域。1981年(民国70年),因为环保意识与国际关注的压力,立法禁止捕鲸行业。[1]

日治时期1920年代大板埒捕捞鲸鱼

2018年,台湾最后一位捕鲸手张玉振辞世。[2] 2020年,国立台湾博物馆举办“鲸验值”鲸骨解密特展,展览台湾捕鲸的历史,以及转向鲸豚保育的历程。[3]

另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相遇抹香鯨. 我们的岛. PTS. 2016-01-04 [2021-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3). 
  2. ^ 蔡宗宪. 台灣最後捕鯨手辭世!張玉振享耆壽90 見證捕鯨興衰. 自由时报. 2018-07-22 [2021-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3). 
  3. ^ 鯨驗值-鯨骨解密特展. 国立台湾博物馆. [2021-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0).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