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翼仁(1914年3月27日—1994年4月25日),名,小名阿荣,笔名左海江苏武进人。史学家吕思勉的女儿,中国俄文翻译家,曾是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上海编译所编审。[1][2]

生平

编辑

吕翼仁的母亲是衢州知府虞映溪的孙女。1937年吕翼仁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社会学系,之后在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担任助教。1941年冬,日军占领上海租界,上海光华大学停办。吕翼仁于是前往武进、丽江等地的中学任国文、历史、图画教员。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吕翼仁回到上海。吕翼仁还自学俄文,1948年出版第一部苏联文学作品译作《我的儿子》。[1][2]

吕翼仁晚年住在山阴路165弄66号[3]。1980年代后,吕翼仁将精力集中在出版其父遗著、遗稿上,先后出版《吕思勉读史札记》、《史学四种》、《文字学四种》、《论学集林》、《中国制度史》、《先秦学术概论》、《中国民族史》等14种。1993年7月,吕翼仁因跌伤病卧。1994年4月25日逝世于上海建工医院。4月30日在上海西宝兴路殡仪馆举办追悼会。吕翼仁终生未婚[2]

作品

编辑

吕翼仁翻译有20多种文学作品,约400万字,翻译不少苏联俄文文学作品,例如《我的儿子》、《早年的欢乐》、《生命的水》、《粮食》、《普里瓦洛夫的百万家私》、《矿山里的小朝廷》等。吕翼仁的作品还有《廿四史户口考》、《古婚姻考》[1][2][2]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1.2 赵贤德作,现代语言学家苏培成,汕头大学出版社,2021.01,第230页
  2. ^ 2.0 2.1 2.2 2.3 2.4 戴伯元著;江苏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常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江苏文史资料 第111辑 附录 常州文史杂谈,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1998,第172-174页
  3. ^ 寻常巷陌,人道大师曾住:寻访沪上学人故居_思想市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thepaper.cn. 2015-01-24 [2024-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