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淞炮台位于上海市吴淞口两岸,扼守长江门户[1]。计有西炮台、东炮台、北炮台、狮子林炮台、南炮台5座炮台[2]。其中西炮台建筑最早[1][3],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建[4]。吴淞炮台屡经战火,历经第一次鸦片战争一·二八事变淞沪会战上海战役等。

吴淞炮台抗日遗址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上海市宝山区
时代1932年
登录1984年3月19日
吴淞炮台遗址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上海市宝山区
时代1874年
登录1992年6月1日
东炮台遗址
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浦东新区高桥镇
时代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
登录1983年12月23日、2002年1月14日
吴淞炮台形势图

西炮台 编辑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两江总督郎廷佐在杨家嘴口督建西炮台[5]。原为防备海盗之用[1]。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因在杨家嘴对岸修筑炮台[2],遂称西炮台,俗称老炮台[4]。道光二十二年四月(1842年5月)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西炮台是抗击英军的主阵地[1][3][4]。江南水师提督[2]陈化成等守卫将士殉国于此[1][3][4][6][7]。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有碍吴淞商埠开辟[3][6][7],经两江总督刘坤一上奏朝廷同意[1],自强军营务处总办沈敦和指挥士兵[2]用炸药炸毁[1][3][6]。西炮台现仅存残基一丘[1][3],长11.8米,宽9.8米,高2.85米[6][7]。1992年6月1日,吴淞炮台遗址被公布为上海市纪念地点[4]。2014年4月4日,被调整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8][9][10]

东炮台 编辑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在吴淞江出海处建东炮台,与杨家嘴北首夹江对峙。[1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为吴淞口江防辅助阵地[12],东炮台被英军攻陷,后成废垒[1]。现址无存[6]。遗址今仅存康熙年间石碑1块[4][13]。1963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将倒卧田间的石碑在原处竖起,并加制水泥底座。碑高1.3米,宽61厘米,厚20厘米。边缘刊有龙纹图案[13]。1983年12月23日,东炮台碑被公布为川沙县文物保护单位[14][15]。2002年1月14日,东炮台遗址被公布为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

北炮台 编辑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两江总督曾国荃委派驻防庆军统领曹德庆在南石塘之北端监造北炮台[3],与西炮台互为犄角[1]。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被日军炸毁[1][2][6]抗战胜利后,被拆除[1]。后上海警备区吴淞守备营部队在遗址新建“吴淞古炮台”。1984年3月19日,吴淞炮台抗日遗址被公布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遗址纪念地[16]。2014年4月4日,被调整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8]

狮子林炮台 编辑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经两江总督曾国荃奏准由驻防庆军统领曹德庆[3]月浦长江岸边[6][12]狮子林旁[4][7]督造狮子林炮台[6][17]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为中日双方争夺的主要阵地。抗战胜利后,国军派兵驻守。解放后,建钢筋混凝土[3][12]国防工事于此[1]。1978年,因建设宝钢[1]划入宝山钢铁总厂厂区[7]而拆除[6][12]

南炮台 编辑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委派驻防盛军统领班广盛在南石塘[3]监造南炮台[1],与北炮台首尾衔接[2]。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被日军炸毁[1][2][6]抗战胜利后,被拆除[1]。1973年在遗址建成吴淞口“370”国防工程[12]

参考文献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上海名镇志》>>江海交汇的明珠:吴淞镇>>镇海要塞吴淞炮台.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吴淞区志》>>第十七篇 军事>>六、军事设施>>吴淞炮台.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上海军事志》>>第三编 军事设施>>第二章 吴淞炮台.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7).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上海地名志》>>第六篇 经济文化地名>>第二章 文化类>>第二节 纪念地.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5. ^ 1882年清光绪版《宝山县志》第六卷兵防志记载:“西炮台:杨家嘴口顺治十七年总督郎廷佐建”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宝山县志》>>卷二十七 文化志>>第四章 文物胜迹>>第二节 历史遗址、遗迹.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6). 
  7. ^ 7.0 7.1 7.2 7.3 7.4 《吴淞区志》>>第二十篇 文化>>四、古迹文物及雕塑>>文物.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8. ^ 8.0 8.1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核定并公布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PDF).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9. ^ 卢莹辉主编;吴云溥,曹宪镛,徐同甫,林路副主编. 新编上海大观.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3.03: 547–551. ISBN 7-80515-697-2. 
  10. ^ 国家文物局主编. 中国文物地图集 上海分册. 北京:中华地图学社. 2017.01: 136–140. ISBN 978-7-80031-643-2. 
  11. ^ 1882年清光绪版《宝山县志》第六卷兵防志记载:“东炮台:吴淞江出海处与杨家嘴北首夹江对峙康熙五十七年建”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宝山县志》>>卷二十三 军事志>>第五章 军事设施>>第二节 炮台.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13. ^ 13.0 13.1 《川沙县志》>>第二十七卷 文化>>第五章 文物古迹>>第一节 历史古迹.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14. ^ 上海高桥旅游网>>高桥概况>>高桥遗址>>【国防要塞---东炮台】.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8). 
  15. ^ 《川沙县续志》>>第三十卷 文化>>第五章 文物古迹>>第一节 市、县级保护单位.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2). 
  16. ^ 宝山党建>吴淞炮台抗日遗址.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8). 
  17. ^ 宝山党建>精彩宝山>名胜古迹>吳淞炮台. [201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外部链接 编辑

外部图片链接
  《宝山县志》吴淞炮台图(清光绪十八年)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