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拉哈
嘎拉哈(满语:ᡤᠠᠴᡠᡥᠠ,穆麟德转写:gacuha)是一种满族妇女和儿童的传统游戏,为满族的掷距骨游戏。蒙古族亦有此戏,音译为夏嘎、夏盖、沙盖、沙嘎、沙阿。据研究这名字源于古代蒙古语种的“其嘎”一词,意为“特别”或“特别好看”[1],在巴林右旗的辽朝古墓就有此物[2]。除游戏外还可用来占卜[3][4][5]。嘎拉哈也指用于游戏的距骨本身。
简史
编辑这个名字是满语的汉语音译,满文是ᡤᠠᠴᡠᡥᠠ (gacuha),在清代的正式汉文写法是“背式骨”,原指兽类后腿膝盖部位、腿骨和胫骨交接处的一块独立骨头。游戏使用猪或者羊的膝盖骨,有时也有狍子、牛或者猫的膝盖骨,现时也有使用合成材料制作,把骨头蒸煮刮净之后,或者涂上颜色 (通常为大红),或是保持原色。狍子骨的嘎拉哈比较小而方正,好看,四面也比较平整,所以是上等的嘎拉哈,但狍子的嘎拉哈比较少,所以与狍子骨相近的羊骨更加流行。相比起来,牛骨太大,很难能一手抓四个,而猫骨太小,很难控制特定的面,所以玩牛骨和猫骨的人很少。现代有用塑料制,就不受这些限制了。传说金兀术小时候师傅曾给过他任务去取熊和鹿的嘎拉哈,人们因此让孩子玩来鼓励他们变得勇敢[6]。
嘎拉哈骨头通常叫“子儿”,也称羊拐,以四个子儿为一副。嘎拉哈一般是长方体,两个大面,两个长条面,还有两头的面比较小,形状不规则。一般游戏时只玩四个比较大的面。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对各个面的叫法不同,有“珍/针/支”,“轮/拐”,“壳/坑”,“肚/背”。
玩法
编辑游戏时需要一个皮球或者沙包(装沙子、大米或是黄豆的六面立方形布口袋),再有一块报纸大的坚硬、平实的场地。玩的时候只许用一只手,如果是皮球,手把球扔起,在球落地再弹起的时间里摆好嘎拉哈,再接住球;如果是沙包,则是在抛起沙包再接住的时间里摆。根据抓起嘎拉哈的形状不同,得的分数也不同,再抛起口袋,将嘎拉哈放下,同时碰地上原有的嘎拉哈,使它们的形状变化,更容易寻找自己下次抓的对象。抓嘎拉哈的时碰动不需要抓的为坏,抓起嘎拉哈没接到口袋为坏。玩的时候,最少可以一个人,最多可以很多人,分成两伙儿进行对抗赛。有的一替一次轮流抓,有的只要不“坏”就连续抓下去,哪伙先抓够一定的数哪伙就赢。比较高难的游戏里,也有扳很难站立的第五面、第六面的,但那大多是因为一些嘎拉哈的形状比较特殊,或是被磨平过,才有可能站住。
玩“嘎拉哈”并不叫“玩”,而是称为欻(chuǎ),也有念成“耍”、“数”、“抓”的。
活动
编辑2015年8月,辽宁省铁岭市举行“首届中国·铁岭满族嘎拉哈文化论坛”。[7]
2021年6月14日端午节当天,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将开展“棕情端午 传承文明”主题活动,并举办歘嘎拉哈大赛。[8]
参考资料
编辑- ^ 好玩的蒙古族传统游戏. [2013-04-14].
- ^ 羊拐遊戲. [201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4).
- ^ 民俗文化 羊拐[永久失效链接]
- ^ 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永久失效链接]
- ^ 满族民间游戏之嘎拉哈. 正北方网. [2021-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2).
- ^ “嘎拉哈”游戏. [2013-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首届中国·铁岭满族嘎拉哈文化论坛举行. 新华网. [2021-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6).
- ^ 好消息!吉林市满族博物馆嘎拉哈大赛报名啦!. jl.sina.com.cn. [2021-10-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