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肉桂
土肉桂(学名:Cinnamomum osmophloeum[1])为樟科肉桂属的植物,是台湾的特有植物。分布在台湾,生长于海拔4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多生于常绿阔叶林中。[2]目前在台湾花莲县凤林镇以及南投县中寮乡已经有人工栽培。
土肉桂 | |
---|---|
科学分类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木兰类植物 Magnoliids |
目: | 樟目 Laurales |
科: | 樟科 Lauraceae |
属: | 肉桂属 Cinnamomum |
种: | 土肉桂 C. osmophloeum
|
二名法 | |
Cinnamomum osmophloeum Kanehira
|
型态
编辑茎与叶
编辑中乔木,为常绿树木,树皮和树叶有肉桂的味道。小枝细长无毛,叶呈互生或是近似对生,革质,叶缘全缘,叶形呈卵形至狭卵形,叶尖为尖形或渐尖形,叶基钝形或次圆形,叶长8~12公分,叶宽3~6公分,三出脉,两条主要侧脉延伸到中肋2/3~3/4长度的地方,侧脉对数加上主要侧脉大概为2~3对,细脉网状,叶柄约1公分无毛被物。[3]
花与果
编辑花序为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序长5~7公分,小花梗8~16毫米,花梗有密绒毛,花被片6枚,呈椭圆形,约3毫米长2毫米宽,顶端钝形,外侧及内侧都有毛被物,完全雄蕊三轮每轮三枚,第一轮和第二轮雄蕊无腺体,花丝无毛被物,第三轮雄蕊中间有一对腺体,花丝基部有毛被物,第四轮退化雄蕊呈箭头状三角形,花丝有毛被物。子房呈椭圆形,无毛被物,约1毫米长,柱头约1.8毫米长无毛被物,柱头三浅裂,花期在四月到七月,果实为核果,长约1公分宽约0.5公分,成熟期在十月。[2]
应用
编辑民俗应用
编辑土肉桂的木材可供器具建筑之用,树皮有治胃寒、消化不良、感冒、活血通经等功用,也是五加皮酒的主要原料,叶片则可以拿来泡肉桂茶。
邹族人称土肉桂为Nigi,将其可食用的根部当作零食,另外晒干的树皮可入鱼汤、排骨汤;阿美族人则将土肉桂的果实搭配槟榔食用[2]。居住于南投仁爱泰雅族,因山肉桂(Hom)的果实味道比马告更强烈,所以更喜欢用来煮菜,煮鸡汤。
现代应用
编辑从肉桂树皮提炼出来的芳香精油俗称肉桂油,其活性成分非常复杂,主要成分为肉桂醛,含量在80%以上,其余20%由香豆素、肉桂酸、水杨醛、苯甲醛等等物质组成,而土肉桂在70年代就被认定为良好的肉桂代用品,其精油的主要成分亦为肉桂醛和香豆素。相较于肉桂,土肉桂更胜一筹的是,除了可以从树皮提炼精油之外,其枝叶也可以提取精油,且从枝叶提取的精油产量更是高出树皮的5倍,因此不需要经由剥皮及伐木,只要采集土肉桂的叶片,就能够提炼精油,还可以连年采收,相当有潜力成为优良的非木质林产物。[4]
土肉桂精油的主要成分“肉桂醛”,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可用于木材防腐、食品防腐等等。另外由于肉桂醛的甜度为蔗糖的50倍,且有抗氧化能力,使其在食品添加应用上有极大的潜力。[5]
根据海关资料统计,台湾每年进口自中国、印尼进口的肉桂多达一千多公吨,进口价值约为1亿2千万,因此土肉桂有相当大的市场潜力。[6]
参考文献
编辑- ^ 锺国芳; 邵广昭. Cinnamomum osmophloeum Kaneh. 土肉桂. 台湾物种名录. 台湾: 台湾生物多样性资讯机构. 2022 [2022]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樹種介紹-土肉桂(Cinnamomum osmophloeum). 农业部林业及自然保育署 (中文(台湾)).
- ^ 電子書 台灣植物誌第二版 Flora of Taiwan, 2nd edition 2: 445 -. Plants of Taiwan 台湾植物资讯整合查询系统. [2017-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4).
- ^ 陈群. 台灣土肉桂研究現況. 大仁学报 (大仁科技大学). 2018-09-01, (2): 1–27. ISSN 1021-3724 (中文(台湾)).
- ^ 谢伯鸿. 土肉桂. 台湾环境资讯协会. 2018-06-01.
- ^ 杨政川; 林敏宜; 李世杰; 何坤益. 中草藥與保健食品:臺灣森林特產物–土肉桂. 科技大观园. 《科学发展》2010年2月,446期,28 ~ 33页. [2024-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