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耳朵

(重定向自圪坨儿

猫耳朵面疙瘩是一种食。面和好后,将其分成小块、切成一小片,再卷成小卷,形似一个个小猫耳朵,故此得名。

浙江杭州知味观的猫耳朵。

猫耳朵可以煮熟或者蒸熟。

圪朵儿

编辑

亦作“圪团儿”,在中国北方地区,主要是晋语区,如山西省中北部、内蒙古西部、河北张家口等地,这种食很常见,在当地被称为“圪朵儿”或“圪团儿”、“圪卷儿”等。陕西关中人称麻食(麻食子、麻什),陕北语“坨圪”、“圪咜”,甘肃叫窝窝面[1]

做法是用白面、荞麦面等和好后,切成小块,用手的大拇指在案板上一捻即成。清水煮后捞出,浇上菜或卤等食用。因形如猫耳,且由于晋语本名令外地人感到生涩难懂,因而近年来也被称为“猫耳朵”。

在一些地区也有用莜麦制成,蒸熟后食用。莜面有独特的风味,较白面不易消化,所以抗饿。

杭州猫耳朵

编辑

猫耳朵也是浙江杭州知味观的传统风味小吃,用白面制成耳朵形状的小瓣,配上丁、火腿丁、香菇干贝片等佐料烹制而成。

参看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李建军. 路遥十五年祭. 路遥十五年祭. 南文博雅. 2014-08-14 [2018-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中文). 在西安叫麻食,在北京叫猫耳朵,在甘肃叫窝窝面,在陕北叫荞面圪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