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特万·埃切维里亚
何塞·埃斯特万·安东尼奥·埃切维里亚(西班牙语:José Esteban Antonio Echeverría,1805年9月2日—1851年1月19日),阿根廷小说家、诗人、革命者。他的长诗《女俘》和短篇小说《屠场》,反映了阿根廷社会中野蛮与文明残酷冲突的现实,他的创作和他所组织的革命活动对阿根廷文学和社会影响很大,也使他成为拉丁美洲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
生平与创作
编辑埃切维里亚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1825到1830年,埃切维里亚在巴黎留学,受到圣西门的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志尼革命思想的影响,吸收了浪漫主义运动的精神[1][2],回到阿根廷后成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倡导者。1832年,埃切维里亚发表长诗《埃尔维拉,又名拉普拉塔河的新娘》。1834和1837年,他先后发表《安慰集》和《诗韵集》两部诗集,后者收入了著名长诗《女俘》。
1837年起埃切维里亚通过文学沙龙,创作反映国家政治和现实生活的作品,批判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独裁者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的统治,被称为1837年一代。沙龙被查封后,埃切维里亚和年轻的阿根廷知识分子于1838年组成“五月协会”(即“青年阿根廷”),主张继承五月革命的精神,强烈批判罗萨斯的统治,提出建立民主制度,增加社会和谐等构想。
五月协会的活动受到社会各阶层响应,也遭到了镇压。埃切维里亚于1840年被迫逃亡到乌拉圭的蒙得维的亚。大概在此时写了著名的短篇小说《屠场》。1851年,贫病交迫的埃切维里亚在蒙得维的亚去世,葬于波斯科公墓[3]。今日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埃切维里亚区即以他的名字命名。
作品
编辑- 《埃尔维拉,又名拉普拉塔河的新娘》(1832)
- 《女俘》(1837年)这首长诗叙述一对白人夫妇被印第安部落俘虏,在逃亡途中先后死去,反映了阿根廷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民族矛盾,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被认为是阿根廷民族文学的奠基石。
- 《屠场》(1838-1840年间,1871年出版),借屠场宰杀牲口的情景,描述罗萨斯统治时期的阴森可怖景象,罗萨斯代表着野蛮势力,在屠杀代表文明的年轻知识分子。小说寓意深刻,在拉丁美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4]。
参考文献
编辑- ^ Godio, Julio. Historia del movimiento obrero latinoamericano: Anarquistas y socialistas, 1850-1918 Volume 1. Nueva Sociedad. 1980: 34.
- ^ Humphrey, Ted. Nineteenth-Century Nation Building and the Latin American Intellectual Tradition. Hackett Publishing. 2007: 148.
- ^ Buchet, Juan. 19 de enero. 19 January 2020 [2024-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0).
- ^ 朱景冬. 埃切维里亚条目.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 [2024-07-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