堀仔头,或因闽南语发音相同而又称窟仔头掘仔头,是台湾台北市老地名,范围大约涵盖了今日南万华区保德里、忠德里、铭德里一带,西到宝兴街140巷,东抵万大路,北至东园街、南临宝兴街。[1]

此地为摆接堡加蚋仔庄内的七个庄头之一,其开垦滥觞可上推至清治康熙时,是台北市现存清治时期少有保存完整的拓垦聚落(万华区区志 pp.115)。这一带因有低漥地,有自然涌泉形成的陂池,又堀为闽南语计量陂池的单位,因而得名。来自新店溪的涌泉活水,成为此地的日常生活及农业灌溉用的重要水源,孕育滋养了在地文化。现堀仔头水道仅剩约20米,可见于宝兴街与长泰街口的堀仔头公园。[2][3][4]

日治时期,由于堀仔头的水质良好,此地兴起孵豆芽业,至今仍有多户以此维生,为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5]。 具有百年历史的杨氏古厝,兼具有地方开发史及宗族历史的象征意义,于2015年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公告登录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编辑

  • 堀仔头公园
  • 杨氏古厝及古井[6]

参考资料 编辑

  1. ^ 日治二万分之一台湾堡图。
  2. ^ 萬華區區誌 (PDF).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21). 
  3. ^ 地名資訊服務網.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4). 
  4. ^ 萬華楊家古厝 台北市存在最早漢人聚落.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8). 
  5. ^ 萬華區區誌 (PDF).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5-21). 
  6. ^ 楊氏古厝及古井. [202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