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是帝王为表示欢庆气氛特许民间举行的大宴饮。东亚古代的大酺一般为期三日或五日。

中国 编辑

大酺最早自于战国,“赵武灵王灭中山,酺五日,是其所起远也。”[1]。《史记·秦始皇本纪》:“五月,天下大酺。”《汉书.文帝本纪》载:“十六年九月,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令天下大酺,明年改元。”《三国志·魏志·文帝纪》:“赐饶安田租,勃海郡百户牛酒,大酺三日”。《魏书.灵征志》载:北魏高宗和平三年四月,“河内人张超于坏楼所城北故佛图处获玉印以献。印方二寸,其文曰:'富乐日昌,永保无疆;福禄日臻,长享万年。'玉色光润,模制精巧,百僚咸曰:'神明所,非人为也'。诏天下大酺三日。”

唐朝高宗时,太子李弘裴氏太子妃,礼毕,曲赦岐州,大酺三日[2]开元年间,天下升平,下令赐百姓酒食,大酺五日,洛阳还有“吞刀”、“吐火”等魔术节目[3]杜审言有《大酺》和《守岁侍宴应制》两首作品。

注释 编辑

  1. ^ 《史记- 卷一十孝文本纪第十》:【索隐】:说文云“酺,王者布德,大饮酒也”。出钱为醵,出食为酺。又按:赵武灵王灭中山,酺五日,是其所起也。
  2. ^ 旧唐书·本纪第五·高宗下》(咸亨)四年......冬十月......乙未,皇太子弘纳妃毕,曲赦岐州,大酺三日......
  3. ^ 张祜亦有《大酺乐》诗为证:“车驾东来值太平,大酺三日洛阳城。小儿一伎竿头绝,天下传呼万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