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头橐吾

菊科橐吾属的植物
(重定向自大頭橐吾

大头橐吾学名Ligularia japonica)为菊科橐吾属的植物。分布于印度韩国朝鲜日本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福建江西湖北安徽广东湖南广西浙江等地,生长于海拔 900-2,300m 山区,一般生长在水边、山坡草地或林下。[2]

大头橐吾
Ligularia japonica at Mt. Huangzui Ecological Protected Area,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Taipei, Taiwan.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维管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类植物 Asterids
目: 菊目 Asterales
科: 菊科 Asteraceae
属: 橐吾属 Ligularia
种:
大头橐吾 L. japonica
二名法
Ligularia japonica
(Thunb.) Less.英语Christian Friedrich Lessing, 1832 [1]

型态

编辑

茎直立粗大,茎高约 1m,具紫色斑点。

 
Leaf of Ligularia japonica at Mt. Huangzui Ecological Protected Area,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Taipei, Taiwan.

基生叶纸质,叶柄具有翼,心形至圆形,长可达30 cm。幼叶边缘向内卷曲,远轴面密被软毛。掌状深裂,裂片羽状深裂或具锯齿缘;茎生叶3枚,具有明显叶鞘包覆着叶柄。

 
Flowers of Ligularia japonica at Mt. Huangzui Ecological Protected Area,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Taipei, Taiwan.

花梗长 2–9 cm,密被皱曲软毛。头花 2-8朵,呈松散的伞房状排列。总苞钟形至管状,径约 2 cm,密被软毛,苞片单层,9-12枚,长椭圆形,先端渐尖,不被包覆在基部叶腋;舌状花一轮共10枚,雌性花,花冠黄色,长5-6cm,宽约 1cm;管状花橙色,花冠管状,长约 2cm。

 
Flowers of Ligularia japonica at Mt. Huangzui Ecological Protected Area, Yangmingshan National Park, Taipei, Taiwan.

瘦果圆柱状,约 1 cm长,光滑无毛;冠毛长 6-7.5 mm,锈褐色。[3][4]

染色体数 2n = 60。 [5]

分布

编辑

分布于中国、印度、日本、朝鲜、韩国、台湾等地,北美洲有栽培。

在台湾,分布于北部山区潮湿处与草坡。

数量稀少,目前确认有稳定族群的地点有: 阳明山国家公园内的一处湿地,与东北部山区芒草丛中。

名称混用

编辑

本文所描述物种之学名为Ligularia japonica,在《中国植物志》中名为“大头橐吾”[2];但于《台湾植物志》第二版中,则名为“大吴风草”[3]。台湾地区多采用后者。

另有一同科不同属的物种Farfugium japonicum,《中国植物志》中名为“大吴风草”,属于大吴风草属;《台湾植物志》第二版中,则将此物种称作“山菊”,并以肾形基生叶是否有明显锯齿缘与另一变种台湾山菊作区分。

异名

编辑
  • Ligularia japonica (Thunb.) Less. var. scaberrima (Hayata) Ling

参考文献

编辑
  • 昆明植物研究所. 大头橐吾(原变种).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台湾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大吳風草. 《台湾植物志》第二版.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201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2009. An update of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the orders and families of flowering plants: APG III.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161: 105–121.
  1. ^ IPNI |}}
  2. ^ 2.0 2.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中国植物志 第77(2)卷. 科学出版社. 1989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3. ^ 3.0 3.1 台湾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臺灣植物誌》第二版 第4卷. 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1998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4. ^ 杨远波 刘和义 彭镜毅 施炳霖 吕胜由. 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 第四卷.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2017-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5. ^ Peng & Hsu, 1978 (PDF). [2017-03-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