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哥拉内战

(重定向自安哥拉內戰

安哥拉内战(葡萄牙语:Guerra Civil Angolana)从1975年持续至2002年结束为止,长达27年。1975年葡属安哥拉独立,同年爆发内战。内战被认为是冷战的一部分。战争是一场权力斗争。在两个前反殖民游击运动之间,共产主义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安人运)和反共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之间。这场战争被苏联,古巴,南非和美国等敌对国家用作冷战的代理人战争。

安哥拉内战
冷战的一部分

1984年1月13号的战况
日期1975年11月11日-2002年4月4日(26年4个月3周又3天)
地点
结果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获胜

  • 1989年所有外国部队撤出
  • 1991年转型至多党政体
  • 安解阵的武装力量解除
  • 萨文比于2002年阵亡
  • 2002年签订即时停战协定,安盟武装力量解除
  • 卡宾达飞地解放阵线的抵抗在2002年后持续
参战方

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
西南非洲人民组织
民族之矛
 古巴(1975年-1991年)

支援:

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
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
卡宾达飞地解放阵线
 南非(1975年-1989年)
 扎伊尔(1975年)[12]

指挥官与领导者
阿戈什蒂纽·内图
若泽·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
若纳斯·萨文比 
伤亡与损失
80万人丧生[16]

尽管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和安盟的共同目标是结束殖民统治,但它们在安哥拉社会有着不同的渊源,而且领导人互不相容。在独立战争期间,第三次运动是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安解阵),它曾与安盟结盟,但在南北战争中几乎没有任何作用。此外,分离主义激进组织联合会卡宾达飞地解放阵线为卡宾达省脱离安哥拉的独立而战。

这场长达27年的战争大致分为三个主要时期-1975年至1991年,1992年至1994年以及1998年至2002年。到2002年安人运获胜时,已有八十万人死亡,四百万流离失所的难民或移民。战争摧毁了安哥拉的基础设施,并严重破坏了公共行政,经济和宗教机构。

安哥拉内战的爆发是由于安哥拉内部暴力的动荡以及外国军事和政治参与的异常程度所致。这场战争被广泛认为是冷战代理冲突,因为苏联和美国及其各自的盟友为对立的派系提供了援助。冲突与邻国刚果民主共和国的第二次刚果战争和南非边境战争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主要交战方概况 编辑

安哥拉的三个叛乱运动起源于1950年代的反殖民运动。安人运主要是罗安达及其周边地区的城市运动。它主要由安本杜人组成。 相比之下,安解阵和安盟的另外两个主要的反殖民运动是农村组织。安解阵主要由来自安哥拉北部的巴刚果人组成。安盟是安解阵的分支机构,主要由来自中部高地的奥文本杜人组成。

安人运 编辑

自1950年代成立以来,安人运的主要社会基础一直是安本杜人民和罗安达、本格拉和万博等城市的多种族知识分子。在1962-74年的反殖民斗争中,安人运是得到了几个非洲国家和苏联的支持。古巴成为安人运最强大的盟友,向安哥拉派遣了大量的作战和支援人员。这种支持以及东部集团其他几个国家的支持,例如东德在南北战争期间得以维持。南斯拉夫为安人运提供了财政军事支持,包括1977年的1400万美元,以及该国的南斯拉夫安全人员和在贝尔格莱德的安哥拉人的外交培训。美国驻南斯拉夫大使谈到南斯拉夫与安人运的关系,并说:“铁托显然享有他作为游击解放斗争的族长的作用。”内战期间,解放军内阁领导人阿戈斯蒂尼奥·内图于1977年宣布南斯拉夫的援助是坚定而坚定的,并形容援助是非凡的。根据1978年11月的特别公报,葡萄牙军队是参加安哥拉中部和南部进攻的20,000名安人运士兵之一。

安解阵 编辑

安解阵与安人运平行,最初致力于捍卫巴刚果人民的利益,并支持恢复历史悠久的刚果帝国。但是在扎伊尔蒙博托·塞塞·塞科政府与葡萄牙的斗争中,它迅速发展为民族主义运动。 在1960年代初,安解阵也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支持,但是当安盟在1960年代中期成立时,中国将支持转移到了这一新运动上,因为安解阵几乎没有表现出真正的活动。在运动反对葡萄牙的战争中,葡萄牙美国北约盟友,所以美国拒绝给予安解阵支持。但是,内战期间安解阵确实获得了美国的援助。

安盟 编辑

安盟的主要社会基础是安哥拉中部的奥文本杜人,约占该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但该组织也扎根于安哥拉东部少数几个民族中。联盟成立于1966年,当时乔纳斯·萨文比曾是安解阵的杰出领导人。在反殖民战争中,安盟得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些支持。内战爆发后,美国决定支持安盟,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大大增加了对安盟的援助。然而,在后期安盟的主要盟友是南非的种族隔离政权。

冲突的根源 编辑

像大多数非洲国家一样,安哥拉通过殖民干预成为一个国家。 以安哥拉为例,它的殖民地-葡萄牙-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在该领土上存在并活跃了四个多世纪。

种族分裂 编辑

 
安哥拉主要民族地图,约1970年

该领土的原始人口是分散的科伊桑族。这些人被来自北部和东部的班图人大量涌入,吸收或推向南部,在那里仍然存在残余群体。

班图人的涌入始于公元前500年左右,有些人继续向领土内迁移,直至20世纪。他们建立了许多主要的政治部门,其中最重要的是金刚帝国,其中心位于今天的安哥拉西北部,向北延伸到现今的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西部,刚果共和国的南部和西部,甚至加蓬的最南端。

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还有位于安本杜地区的刚果帝国南部的Ndongo和Matamba王国。此外,今天刚果(金)东南部的隆达帝国(Lunda Empire)占领了今天东北安哥拉的一部分。在该领土的南部和当今纳米比亚的北部,存在着宽山王国以及中部高地上的小领土。所有这些政治单位反映了班图族人口之间种族分裂的缓慢发展,并有助于巩固这些分裂并促进新的独特社会身份的出现。

葡萄牙殖民主义 编辑

15世纪末,葡萄牙定居者与刚果帝国进行了接触,在其领土上保持了持续存在,此后享有相当大的文化和宗教影响力。 1575年,葡萄牙在刚果帝国以南的沿海地区(安布都人居住的地区)建立了一个定居点和堡垒,称为罗安达圣保罗。另一个要塞,本格拉(Benguela),建立在更南端的沿海地区,该地区是奥温本杜(Ovimbundu)族祖先居住的地区。

这些葡萄牙定居努力都没有为占领领土而发起。的确,双方都逐渐占领并在最初的桥头堡周围占领了广阔的地区(在罗安达的情况下,主要是沿着宽扎河下游)。但是,它们的主要功能是贸易-绝大多数是奴隶贸易。奴隶是从非洲中间人那里购买的,并卖给了巴西和加勒比海地区。此外,本格拉开发了象牙,蜡和蜂蜜的贸易,他们是从Ovimbundu大篷车那里购买的,商队从现在的安哥拉东部的Ganguela人民中获取了这些商品。

尽管如此,在殖民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葡萄牙人在安哥拉海岸的存在仍然有限。真正的殖民定居程度很小,除了极少数例外,葡萄牙人没有通过商业手段干涉土著人民的社会和政治动态。没有真正的领土划界;从所有意图和目的来看,安哥拉还不存在。

在19世纪,葡萄牙人开始了一项更为严肃的进军大陆内部的计划。但是,他们的意图是减少领土占领,更多地建立事实上的霸主地位,这使他们能够建立商业网络以及一些定居点。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沿着海岸向南移动,并建立了莫萨梅德斯的“第三桥头堡”。在这种扩张过程中,他们与几个非洲政治部门发生了冲突。

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中,在欧洲列强“争夺非洲”期间,尤其是在1884年柏林会议之后,领土占领才成为葡萄牙关注的中心问题。组织了许多军事远征,作为获得大致相当于当今安哥拉领土的领土的前提。但是,直到1906年,该领土仅被有效占领了大约6%,军事行动不得不继续进行。到1920年代中期,最终确定了疆域的界限,最后一次“主要抵抗”在1940年代初被平息了。因此,从现在开始,将安哥拉称为已定义的领土实体是合理的。

 
葡萄牙殖民战争(1961–74年)时在非洲的葡萄牙殖民地

建立独立性和不断加剧的紧张局势 编辑

 
1960年代初期,在安哥拉丛林中行动的葡萄牙陆军士兵

1961年,设在邻国的安解阵和安人运在几条战线上发起了反对葡萄牙统治的游击运动。包括安哥拉独立战争在内的葡萄牙殖民战争一直持续到1974年葡萄牙政权通过里斯本的左翼军事政变推翻为止。当了解独立的时间表时,大约500,000名葡萄牙安哥拉人大多数在该截止日期之前或之后的几周内逃离了领土。葡萄牙留下了一个新独立的国家,该国的人口主要由安邦杜,奥维孟杜和巴孔戈人组成。居住在安哥拉的葡萄牙人占公共行政,农业和工业领域技术工人的大多数;他们逃离国家后,国民经济开始陷入萧条。

南非政府起初参与了对抗中国在安哥拉的存在的努力,因为担心这会把冲突升级到冷战的当地战场。 1975年,南非总理B.J.沃斯特(B.J. Vorster)授权“萨凡纳行动”,此举是为了在安盟士兵无节制接管之后,保护在卡卢埃克建造大坝的工程师。由南非负担的大坝被认为处于危险之中。南非防卫军(SADF)派出了一支装甲特遣部队,以确保卡卢克(Calueque)的安全,并且由于这次萨凡纳行动的升级,没有正式的政府,因此也没有明确的权限。南非人派出数千名士兵参加干预行动,并最终与协助安人运的古巴部队发生冲突。

1970年代 编辑

独立 编辑

在里斯本康乃馨革命和安哥拉独立战争结束之后,冲突各方于1975年1月15日签署了《阿沃协定》。1975年7月,安人运猛烈地将安解阵赶出了罗安达,安盟自愿退出了在南部的据点。到8月,安人运已控制了15个省会城市中的11个,包括卡宾达和罗安达。南非于10月23日进行了干预,从纳米比亚向安哥拉南部派遣了1,500至2,000名士兵,以支持安解阵和安盟。扎伊尔为了组建亲金沙萨政府并挫败了安人运的权力动力,向安哥拉部署了装甲车,伞兵和三个步兵营,以支持安解阵。在三个星期内,南非和安盟部队占领了五个省会城市,包括诺沃·雷东多和本格拉。作为对南非干预的回应,古巴派出了18,000名士兵,作为绰号卡洛塔行动的大规模军事干预的一部分,以支持安人运。在南非干预之前,古巴最初向安人运提供了230名军事顾问。此外,南斯拉夫向罗安达海岸派遣了两艘南斯拉夫海军战舰,以协助安人运和古巴部队。事实证明,古巴和南斯拉夫的干预对抵制南非-安盟的前进具有决定性作用。安解阵同样在Quifangondo战役中被击溃,被迫向扎伊尔撤退。安解阵的失败使安人运巩固了对首都罗安达的权力。

 
1975年底,在诺沃·雷东多(Novo Redondo)外的战斗中被烧毁的燃烧的安人运运兵车

安人运领导人Agostinho Neto于1975年11月11日宣布葡萄牙海外安哥拉省独立为安哥拉人民共和国。安盟宣布安哥拉独立为设在万博安哥拉社会民主共和国,而安解阵宣布安哥拉民主共和国设在安布里兹。 FLEC在法国政府的武装和支持下宣布卡宾达共和国脱离安哥拉独立。安解阵和安盟于11月23日结成联盟,宣布其自己的联合政府,设在万博的安哥拉民主人民共和国,由霍尔顿·罗伯托和乔纳斯·萨文比担任联合主席,何塞·内德莱和约翰尼·皮诺克·爱德华多担任联合主席、总理。

1975年11月上旬,南非政府警告萨文比和罗伯托,尽管联军未能占领罗安达,因此南非防卫军(SADF)很快将结束在安哥拉的行动,因此获得了对其政府的国际认可。迫切希望避免南非撤军的萨文比(Savimbi)请康斯坦德·维尔约恩将军(Constand Viljoen)安排他与南非总理约翰·沃斯特(John Vorster)会晤,后者自1974年10月以来一直是萨文比的盟友。11月10日晚,正式宣布独立后,萨文比偷偷飞往比勒陀利亚,与沃斯特见面。为了扭转政策,沃斯特不仅同意将其部队保留在安哥拉至十一月,而且还承诺只有在12月9日非统组织会议之后才撤离防卫军。苏联非常了解南非在安哥拉南部的活动,于独立前一周将古巴士兵带到罗安达。在古巴军官率领特派团并提供大部分部队的同时,刚果的60名苏联军官于11月12日加入了古巴人的行列。苏联领导层明确禁止古巴人干预安哥拉的内战,将任务集中于遏制南非。

1975年和1976年,除古巴外,大多数外国部队撤离。葡萄牙军队的最后一部分于1975年撤出,南非军队于1976年2月撤出。但是,古巴在安哥拉的部队从1975年12月的5,500人增加到1976年2月的11,000人。瑞典在1970年代中期向全部门禁行动组织和安人运提供了人道主义援助,并在两个运动之间的政治讨论中定期提出安盟问题。

克拉克修正案 编辑

1975年7月18日,尽管美国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的官员强烈反对,美国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还是通过IA行动批准了对安盟和安解阵的秘密援助。福特告诉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科比成立该部门,初期提供了600万美元。 他在7月27日又追加了800万美元,在8月又追加了2500万美元。

 
迪克·克拉克参议员

在计划批准前两天,助理国务卿纳撒尼尔·戴维斯告诉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他认为维持IA Feature的机密性是不可能的。戴维斯正确地预言,苏联将通过增加对安哥拉冲突的反应来做出反应,从而给美国带来更多的暴力和负面宣传。福特批准该计划后,戴维斯辞职。中央情报局驻安哥拉站长约翰·斯托克韦尔(John Stockwell)回应了戴维斯的批评,他说成功需要扩大该计划,但其规模已经超出了公众视野。戴维斯副主席,前美国驻智利大使爱德华·穆尔卡西(Edward Mulcahy)也反对直接介入。1975年5月13日,穆尔卡西提出了美国对安哥拉政策的三种选择。穆尔卡西认为,福特政府可以利用外交手段反对对安人运的外国援助,拒绝派别参加派系战斗,或者增加对安解阵和安盟的支持。但他警告说,与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塞西·塞科(Mobutu Sese Seko)合作,对安盟的支持不会很好。

来自爱荷华州美国民主党参议员迪克·克拉克(Dick Clark)在一次非洲实况调查中发现了这一行动,但《纽约时报》的记者西摩·赫什(Seymour Hersh)于1975年12月13日向公众披露了IA 行动。克拉克提议对《武器出口管制法》进行修正,禁止向在安哥拉从事军事或准军事行动的私人团体提供援助。参议院于1975年12月19日以54票对22票通过了该法案,众议院于1976年1月27日以323票至99票通过了该法案。福特于1976年2月9日将该法案签署成为法律。甚至在克拉克修正案成为法律之后,当时的中央情报局局长老布什也拒绝承认美国对安哥拉的所有援助都已停止。据外交事务分析师简·亨特(Jane Hunter)称,在《克拉克修正案》生效后,以色列成为南非的代理武器供应商。以色列和南非建立了长期的军事同盟,以色列在其中提供武器和训练,并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1976年6月23日,美国政府否决安哥拉加入联合国。赞比亚禁止安盟于1976年12月28日在其领土上发动袭击,在安哥拉根据安哥拉解放军统治后成为联合国会员国。据威廉·斯克兰顿大使说,美国“出于对我们非洲朋友表达的情感的尊重”,对安哥拉成为联合国会员国的问题投了弃权票。

沙巴入侵 编辑

 
扎伊尔沙巴省

1977年3月7日,大约1500名刚果民族解放阵线(FNLC)成员从安哥拉东部入侵扎伊尔的沙巴省(现代加丹加省)。FNLC想要推翻蒙博托和安人运政府,蒙博托对安解阵和安盟的支持并没有试图阻止入侵。 FNLC未能占领扎伊尔的经济中心地带Kolwezi,但占领了Kasaji和Mutshatsha。扎伊尔军队(扎伊罗伊斯武装部队)被毫无困难地被击败,FNLC继续前进。 4月2日,蒙博托呼吁非洲统一组织主席喀麦隆的威廉·埃特基提供援助。八天后,法国政府对蒙博托的呼吁作出了回应,并将1500名摩洛哥士兵空运到金沙萨。这支部队与Zairean军队,安解阵 和埃及飞行员共同驾驶法国制造的Zairean Mirage战斗机,击败了FNLC。 1977年4月,反入侵部队将最后一批武装分子与众多难民一起推入安哥拉和赞比亚。

蒙博托指责安人运,古巴和苏联政府在战争中有同谋。内托确实支持FNLC,但安人运政府的支持是对蒙博托对安哥拉安解阵的持续支持做出的回应。卡特政府不相信古巴的参与,对此作出了回应,只提供了微不足道的价值1500万美元的非军事援助。战争期间美国的怯促使扎伊尔的外交政策转向与法国加强接触,法国在干预后成为扎伊尔最大的武器供应国。内托和蒙博托于1977年7月22日签署边界协议。

中情局在安哥拉的驻地负责人约翰·斯托克韦尔(John Stockwell)在入侵后辞职,在1977年4月的《华盛顿邮报》文章“为什么我要离开中情局”中解释说,他已警告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美国将继续支持反政府。安哥拉的叛乱分子可能会引发与扎伊尔的战争。他还说,苏联暗中介入安哥拉是在美国介入之后,并对此做出了回应。

FNLC于1978年5月11日再次入侵Shaba,在两天内占领了Kolwezi。卡特政府已接受古巴坚持不参与沙巴一世的主张,因此不支持蒙博托,但美国政府现在指责卡斯特罗同谋。这次,蒙博托(Mobutu)呼吁外国援助时,美国政府与法国和比利时军方合作,击退了入侵,这是越战以来法国与美国之间的首次军事合作。法国外籍军团经过7天的战斗后夺回了库尔韦兹,并将2250名欧洲公民空运到比利时,但在FNLC屠杀了80名欧洲人和200名非洲人之前。在一次实例中,FNLC杀死了隐藏在房间里的34名欧洲平民。 FNLC撤退至赞比亚,誓言要返回安哥拉。然后,扎伊尔军队强行驱逐沙巴与安哥拉边界的平民。蒙博托想阻止再次入侵的任何机会,命令他的部队开枪射击。

安人运与扎伊尔政府之间的美国调停谈判导致1979年达成和平协议,并终止了对彼此各自国家叛乱的支持。扎伊尔暂时中断了对FLEC,安解阵和安盟的支持,而安哥拉则禁止FNLC进一步开展活动。

尼迪塔斯 编辑

到1970年代后期,内政部长Nito Alves已成为安人运政府的有力成员。在安哥拉独立战争期间,阿尔维斯成功平息了丹尼尔·奇彭达(Daniel Chipenda)的东部起义和积极起义。到1975年末,安人运内部的派系主义已成为Neto政权的主要挑战,Neto赋予Alves再次制止异议的任务。阿尔维斯(Alves)关闭了卡布拉尔(Cabral)委员会和亨达(Henda)委员会,同时通过控制国家报纸和国营电视扩大了他在安人运内的影响力。阿尔维斯于1976年10月访问了苏联,并可能获得了苏联对内托发动政变的支持。到他回来的时候,内托开始怀疑阿尔维斯的力量在增长,并试图消灭他和他的追随者尼迪塔斯。内托召集了安人运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内托正式任命该党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废除了内政部(由内维斯担任负责人),并成立了调查委员会。内托利用委员会针对尼尼采塔斯人,并下令该委员会于1977年3月发布调查结果报告。阿尔维斯和他的政治盟友何塞·凡·杜内姆(JoséVan-Dunem)参谋长开始策划针对内托的政变。

 
安人运领导人和安哥拉第一任总统Agostinho Neto于1978年在罗安达会见波兰大使

Alves和Van-Dunem计划于5月21日逮捕Neto,然后再出席中央委员会会议,并在委员会发布关于尼蒂塔斯活动的报告之前。但是,安人运在计划的开始前不久改变了会议的地点,使绘图员的计划陷入混乱,但是Alves参加了会议,无论如何都要面对委员会。该委员会发布了报告,指责他有派系主义。阿尔维斯进行了反击,谴责内托没有使安哥拉与苏联结盟。经过十二个小时的辩论,该党以26票对6票将阿尔维斯和范·杜内姆解职。

为了支持阿尔维斯和政变,安哥拉解放军第8旅于5月27日闯入圣保罗监狱,杀死了监狱看守,并释放了150多名尼蒂塔人。然后,第8旅控制了罗安达的广播电台,并宣布了他们的政变,称自己为安人运行动委员会。旅要求公民通过在总统府前示威来表达对政变的支持。尼迪塔斯俘虏了忠于内图的将军布拉和丹格索,但内图担心起义将其行动据点从宫殿迁至国防部。忠于内托的古巴军队重新占领了宫殿并进军广播电台。古巴人成功占领了广播电台,并在下午1点30分将其收归第8旅的营房。古巴军队占领了宫殿和广播电台时,尼迪塔斯绑架了政府和军方七名领导人,射击并杀害了六名。

安人运政府从5月到11月逮捕了成千上万的尼迪塔斯嫌疑人,并在由国防部长Iko Carreira监督的秘密法院对其进行了审判。被判有罪的人包括Van-Dunem,第8旅团长Jacobo“不朽的怪物” Caetano和政治委员Eduardo Evaristo,被枪杀并葬在秘密坟墓中。据估计,至少有2,000名尼托·阿尔维斯的追随者(或所谓的追随者)在此后被古巴和安人运部队杀害,有些人估计死者高达70,000。政变企图对安哥拉的外交关系产生了持久影响。阿尔维斯反对内托的不结盟,进化社会主义和多种族主义的外交政策,主张与苏联建立更牢固的关系,阿尔维斯想在安哥拉建立军事基地。在古巴士兵积极帮助内托发动政变的同时,阿尔维斯和内托都认为苏联反对内托。古巴武装部队部长劳尔·卡斯特罗(RaúlCastro)增派了4000名部队,以防止安人运内的进一步分歧,并于8月与内托会面,以示声援。相反,内托对苏联领导层的不信任增加了,与苏联的关系恶化了。十二月,安人运举行了第一届党代会,并更名为安人运-工人党(MPLA-PT)。 Nitista政变未遂给安人运的成员造成了损失。 1975年,安人运的会员人数达到200,000,但在第一届党代会之后,这一数字下降到30,000。

更换内托 编辑

苏联试图增加影响力,希望在安哥拉建立永久性军事基地,但是尽管游说不断,特别是在苏联临时代办GA Zverev的游说下,内托还是站稳了脚跟,拒绝允许建立永久性军事基地基地。由于阿尔维斯(Alves)不再有可能,苏联支持总理洛波·纳西门托(Lopo do Nascimento)反对内托(Neto)担任安人运的领导。内托迅速采取行动,要求该党中央委员会解雇纳西门托,担任总理,政治局局长,国家电视台主任和安哥拉日纳尔局长。该月晚些时候,总理和副总理的职位被取消。

内托(Neto)使安人运政治局的族裔组成多样化,因为他用新的鲜血代替了强硬的老兵,包括何塞·爱德华多·多斯·桑托斯。当他于1979年9月10日去世时,该党中央委员会一致投票选举多斯·桑托斯为总书记。

1980年代 编辑

在多斯桑托斯的领导下,安哥拉部队于10月31日首次越境进入纳米比亚,进入卡万戈。第二天,多斯桑托斯(Dos Santos)与赞比亚扎伊尔签署了一项互不侵犯条约。 1980年代,战斗从安哥拉东南部向外蔓延,其中大部分战斗发生在1970年代,当时非国大(ANC)和西南非人民组织开展了更多活动。南非政府的回应是,从1981年至1987年介入了战争,将部队遣返安哥拉,促使苏联从1981年至1986年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苏联向安人运提供了超过20亿美元的援助。于1984年提供援助。1981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美国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切斯特·克罗克(Chester Crocker)制定了一项联系政策,将纳米比亚的独立与古巴在安哥拉的撤军与和平联系起来。

 
边境附近加油站的南非军人,摄于1980年代

南非军方于1980年5月12日在库内内省袭击了叛乱分子。安哥拉国防部指责南非政府伤害和杀害平民。 9天后,南非军队再次袭击,这次是在Cuando-Cubango,安人运威胁要采取军事行动。 南非军队于6月7日通过Cunene和Cuando-Cubango全面入侵了安哥拉,并于6月13日摧毁了西南非人民组织的作战指挥总部,总理彼得·威廉·博塔将其称为“电击”。 安人运政府于6月24日逮捕了计划在罗安达引爆炸药的120名安哥拉人,挫败了南非政府据称策划的阴谋。三天后,联合国安理会应安哥拉驻联合国大使埃·德·菲盖里多(E. de Figuerido)的要求召集会议,并谴责南非对安哥拉的入侵。扎伊尔总统蒙博托也支持安人运。 安人运政府记录了529起案件,他们声称南非军队在1980年1月至6月之间侵犯了安哥拉的领土主权。

古巴将其在安哥拉的部队从1982年的35,000人增加到1985年的40,000人。南非部队试图于1983年12月在Askari行动中占领韦拉省省会卢班戈。此外,为了提高安人运的作战能力,罗马尼亚派出了150名飞行教官和其他航空人员,为建立安哥拉军事航空学校做出了贡献。

1985年6月2日,美国保守主义激进主义者在安盟位于詹巴的总部举行了象征性的反共产主义武装分子国际会议。参加者主要由Rite Aid创始人Lewis Lehrman资助,并由反共主义活动家Jack Abramoff和Jack Wheeler组织,参加者包括Savimbi,Adolfo Calero,尼加拉瓜反对派领导人,Pa Kao Her,苗族老挝叛军领导人,美国南奥利弗·奥利弗中校。阿富汗圣战者,阿卜杜勒拉希姆·沃达克,阿富汗圣战者领袖,杰克·惠勒,美国保守派政策倡导者等等。里根政府虽然不愿公开支持会议,但私下表示赞同。以色列和南非政府支持这个想法,但两个国家都被认为不宜主办该会议。

参与者发表了一份公报,指出:

在詹巴集会的为民族独立和人权而战的自由人民,我们宣布我们对世界上所有自由运动的声援,并表示我们致力于合作以从苏维埃帝国主义者手中解放我们的国家。

1985年7月11日,美国众议院以236票对185票赞成,废除了《克拉克修正案》。人民解放军政府于当月晚些时候以9月18日占领卡赞博的第二次军事行动,从本埃拉铁路沿Luena朝卡赞博袭击安盟。 安人运政府试图从Menongue手中夺取安盟在Mavinga的补给站没有成功。 攻击失败后,出现了对攻击的完全不同的解释。 安盟声称说葡萄牙语的苏联军官率领FAPLA部队,而政府称安盟依靠南非伞兵打败安人运袭击。 南非政府承认在该地区作战,但表示其部队与西南非人民组织激进分子作战。

战争愈演愈烈 编辑

到1986年,安哥拉开始在冷战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苏联,古巴和其他东方集团国家加强了对安人运政府的支持,而美国保守派开始提高对萨文比安盟的支持。 萨文比与有影响力的美国保守派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后者认为萨文比是美国反对和推翻苏联支持的,不民主的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盟友。 冲突迅速升级,华盛顿莫斯科都将其视为冷战中的关键战略冲突。

 
南非和安盟在安哥拉和赞比亚的最大行动范围

苏联向安人运政府提供了10亿美元的额外援助,古巴于1986年向安哥拉35,000人的部队增派了2,000人,以保护雪佛龙石油平台。萨文比在1月31日接受《外交政策》杂志采访时,将雪佛龙在已经受到古巴军队保护的安哥拉的存在称为安盟的“目标”。

华盛顿,萨文比与有影响力的保守派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其中包括迈克尔·约翰斯(遗产基金会的外交政策分析师和萨文比的主要倡导者),格罗弗·诺奎斯特(格鲁弗·诺奎斯特(美国税务改革主席和萨文比的经济顾问)等)在提升美国对萨文比的安盟的秘密援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萨凡比的安哥拉詹巴总部与萨文比一起访问,为安哥拉叛军领导人提供了与安人运政府作战的军事,政治和其他指导。在美国的加强支持下,无论是从冲突的激烈程度,还是在被认为是整个冷战中的关键冲突方面,战争都迅速升级。

里根政府及其保守派盟友除了扩大对安盟的军事支持外,还努力扩大对萨文比的认识,认为它是重要的冷战斗争中美国的关键盟友。 1986年1月,里根邀请萨文比在白宫开会。会后,里根谈到安盟赢得了“使世界鼓舞”的胜利。两个月后,里根宣布交付“毒刺”地对空导弹,作为安盟从美国政府获得的2500万美元援助的一部分。安盟驻美国代表耶利米斯·希蒙达(Jeremias Chitunda)于1986年8月在第六届党代会上成为安盟副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提出了克罗克的提议-从安哥拉和纳米比亚撤军-是古巴于9月10日撤出安哥拉的前提。

安盟部队于1986年2月8日袭击了北宽安省的Camabatela。安哥拉武装部队指控安盟于当月2月26日在威热省丹巴屠杀了平民。南非政府于3月8日原则上同意了克罗克的条款。萨文比(Savimbi)于3月26日提议停战本格拉铁路(Benguela),称只要国际检查组对火车进行监视以防止其用于平叛活动,安人运火车就可以通过。政府没有回应。 1987年4月,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将古巴的第五十旅派往安哥拉南部,使古巴军队的人数从12,000人增加到15,000人。 安人运和美国政府于1987年6月开始谈判。

Cuito Cuanavale和《纽约协定》 编辑

1988年1月13日至3月23日,安盟和南非军队袭击了安人运在Cuando Cubango省Cuito Cuanavale的基地,这是非洲历史上第二大战斗,仅次于阿拉曼战役。Cuito Cuanavale的重要性不在于其规模或财富,而在于其地理位置。 南非防卫军使用新的G5火炮对这座城市进行了监视。 双方宣称在随后的库伊托·库纳瓦雷战役中都取得了胜利。

 
安哥拉各省的地图,其中突出显示了Cuando Cubango省。

在Cuito Cuanavale战役的优柔寡断的结果之后,菲德尔·卡斯特罗(Fidel Castro)声称继续为南非作战而增加的成本已使古巴处于战争中最激进的战斗位置,称古巴正准备与对手一起离开安哥拉。古巴认为,维持南非在安哥拉的存在给南非造成了政治,经济和技术损失。相反,南非人认为,他们通过准备最终通过核试验迫使古巴同意协议,表明了他们对超级大国的决心。

据称,古巴部队在内战期间对安盟部队使用了神经毒气比利时刑事毒理学家Aubin Heyndrickx博士研究了据称的证据,包括在Cuito Cuanavale战役后发现的战争气“识别工具包”的样本,他说:“毫无疑问,古巴人正在使用神经毒气对乔纳斯·萨文比的部队。

古巴政府于1988年1月28日加入谈判,所有三个政党于3月9日举行了一轮谈判。南非政府于5月3日加入谈判,双方于6月和8月在纽约和日内瓦举行了会议。各方同意于8月8日停火。安哥拉、古巴和南非政府的代表签署了《纽约协定》,给予纳米比亚独立,并结束了外国部队直接参与内战。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当天晚些时候通过了第626号决议,成立了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安哥拉核查团(联安核查团)。联安核查团部队于1989年1月开始抵达安哥拉。

停火 编辑

随着安哥拉内战开始承担外交责任,除了军事力量外,萨文比的两个主要盟友,保守党预备队的霍华德·菲利普斯和传统基金会的迈克尔·约翰斯也访问了安哥拉的萨文比,他们试图说服萨文比来于1989年春季前往美国,以帮助保守党核心小组,传统基金会和其他保守派为美国继续向安盟提供援助的理由。

蒙博托总统于1989年6月邀请18位非洲领导人萨文比和多斯桑托斯到他在Gbadolite的宫殿进行谈判。萨文比和多斯桑托斯举行了第一次会议,并于6月22日达成了《停火的Gbadolite宣言》,为未来的和平协议铺平了道路。赞比亚总统肯尼思·坎达(Kenneth Kaunda)宣布萨文比已同意离开安哥拉并流亡后几天,声称蒙博托,萨文比和美国政府对此提出了争议。多斯桑托斯(Dos Santos)同意卡翁达(Kaunda)对谈判的解释,称萨文比已同意暂时离开该国。

8月23日,多斯桑托斯(Dos Santos)抱怨说,美国和南非政府继续为安盟提供资金,警告这种活动危及了本已脆弱的停火。第二天,萨文比宣布安盟将不再遵守停火,理由是坎达坚持萨文比离开该国,安盟解散。 安人运政府对萨文比的声明作出回应,将部队从安人运控制下的Cuito Cuanavale转移到安盟占领的Mavinga。停火破裂,多斯桑托斯(Dos Santos)和美国政府为恢复武装冲突而互相指责。

1990年代 编辑

国外的政治变化和国内的军事胜利使政府从名义上的共产主义国家过渡到名义上的民主国家。纳米比亚的独立,于4月1日获得国际承认,消除了南非防卫军在纳米比亚带来的安人运的威胁。 安人运在6月废除了一党制,在12月的安人运第三届代表大会上拒绝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式将党的名称从安人运-工人党改为安人运。国民议会于1991年5月通过了第12/91号法律,恰逢古巴最后一支部队撤出,将安哥拉定义为具有多党制的“基于法治的民主国家”。观察者对此表示怀疑。美国记者卡尔·迈耶(Karl Maier)写道:“在新安哥拉,意识形态已被底线所取代,因为安全和武器销售专业知识已成为一项非常有利可图的业务。安哥拉拥有丰富的石油和钻石资源,被硬通货的香气所吸引。据报导,萨文比还清除了安盟内部的一些人,他可能把这些人视为对他领导的威胁或对他战略方针的质疑。 在1991年清洗中被杀的人中有Tito Chingunji及其家人。Savimbi否认他参与了Chingunji的杀戮,并将其归咎于安盟持不同政见者。

相关作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AfricanCrisis. AfricanCrisis. [2013-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3). 
  2. ^ Shubin, Vladimir; Shubin, Gennady; Blanch, Hedelberto. Liebenberg, Ian; Risquet, Jorge , 编. A Far-Away War: Angola, 1975-1989. Stellenbosch: Sun Press. 2015: 86–87. ISBN 978-1920689728. 
  3. ^ James III, W. Martin. A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Civil War in Angola: 1974-1990.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s. 2011: 207–214, 239–245 [1992]. ISBN 978-1-4128-1506-2. 
  4. ^ Polack, Peter. The Last Hot Battle of the Cold War: South Africa vs. Cuba in the Angolan Civil War. Casemate Publishers. 13 December 2013: 66–68. ISBN 9781612001951. 
  5. ^ The North Korean Military Mission in Angola had about 1,500 personnel attached to FAPLA in 1986, most likely advisers, although their exact duties are uncertain.[3] Their presence in Angola may have been indirectly subsidised by the Soviet Union.[4]
  6. ^ United States. Congress. Senate. Committee on Finance. Sub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rade,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85, Continuing Presidential Authority to Waive Freedom of Emigration Provisions, p. 372.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7. ^ American-African Affairs Association, 1983, Spotlight on Africa, Volumes 16-17.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8. ^ Angola Information, 1982, Bulletin, Issues 1-30.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9. ^ Brazil-South Africa Nuclear Relations. [2022-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10. ^ Selcher, Wayne A. Brazilian Relations with Portuguese Africa in the Context of the Elusive "Luso-Brazilian Community". Journal of Interamerican Studies and World Affairs. 1976, 18 (1): 25–58. JSTOR 174815. doi:10.2307/174815. 
  11. ^ Cámara, Francisco. Dos Captíulos de la Diplomacia Mexicana. Mexico City: National 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Mexico. 1993: 73. ISBN 978-968-36-2914-2. 
  12. ^ Perez de Cuellar C. Pilgrimage for Peace: A Secretary-General's Memoir pp. 325–326
  13. ^ 13.0 13.1 Never Ending Wars, 2005, p. 24.
  14. ^ AlʻAmin Mazrui, Ali. The Warrior Tradition in Modern Africa. 1977: 228. 
  15. ^ Wright, George (1997). The Destruction of a Nation: United States Policy Towards Angola Since 1945. p. 110.
  16. ^ 安哥拉当局埋葬“安盟”领袖萨文比 - 2002-02-25. 美国之音. 2002-02-25 [2018-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