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俄语: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罗马化:Anna Karenina)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74年-1877年间创作的小说,公认为写实主义的小说经典。
安娜·卡列尼娜 | |
---|---|
原名 | Анна Каренина |
作者 | 列夫·托尔斯泰 |
类型 | 写实主义 |
语言 | 俄文 |
故事时代背景 | 1870年代 |
故事背景地点 | 俄罗斯帝国 |
发行信息 | |
出版机构 | Ruskii Vestnik |
出版时间 | 1877年 |
出版地点 | 俄罗斯 |
媒介 | Print (Serial) |
系列作品 | |
前作 | 战争与和平 |
续作 | 复活 |
规范控制 | |
ISBN | NA |
《安娜·卡列尼娜》完稿于1877年,1875年1月开始连载于〈俄罗斯公报〉上[1]。小说一发表就触发了热烈讨论。托尔斯泰的堂姑母亚历山德拉·安德烈耶芙娜·托尔斯泰娅写道:“《安娜·卡列尼娜》每个篇章都轰动社稷,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争论之激烈,似乎大家议论的是自己的切身问题一样。”作品共分八章,开场白“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Все счастливые семьи похожи друг на друга, каждая несчастливая семья несчастлива по-своему.),是托尔斯泰对婚姻和家庭的悟言。
故事简介
编辑故事以双线进行,一为安娜,一为列文。托氏以二人为轴,写出俄国各种婚姻家庭生活,又描绘当时的政治、宗教、农业发展。
书中列文实为托尔斯泰之化身,代表19世纪60、70年代的社会转型倡议者。列文虽为贵族,但重视农事,并不向往城市生活,宁可住在乡村指导农民工作。列文深爱一名贵族女子,最初求婚被拒,几经波折,才终于娶得美人归。
女主角安娜,本来婚姻美满,与丈夫亚历山大·卡列宁(Alexei Alexandrovich Karenin)育有一子。她在交际场上光芒四射,丈夫仕途亦甚为顺利,颇受尊重爱戴。
故事始于安娜的兄长因迷恋家庭女教师,与妻子闹翻,求助于安娜。安娜从圣彼得堡到莫斯科替二人调解,在车站认识了军官佛伦斯基(Alexei Kirillovich Vronsky),对方对她一见钟情。一次舞会中,佛伦斯基抛下正在交往的女子,邀请安娜共舞。两人彼此倾心,不能自拔。佛伦斯基决心要得到安娜,追随至圣彼得堡。安娜把持不住,与之陷入热恋,并在怀孕后向丈夫承认了私情。卡列宁一度想与妻子分居,最后为了面子前程拒绝离婚,甚至默许妻子外遇,但两人至此已是有名无实的夫妻,卡列宁更是恨安娜入骨。后来安娜难产,几乎弥留之际,卡列宁才原谅安娜。安娜愈后虽然感激丈夫,却更无法掩抑对他的憎厌。同时,佛伦斯基以为日后与安娜再无相见之日,觉得生无可恋,举枪自杀,幸及时获救。卡列宁终于默许安娜离家出走。
佛伦斯基带着安娜前往意大利旅行,安娜一度感到无比幸福。两人返回俄罗斯之后,安娜因思念儿子,趁其生日潜入旧居探望。她一度尝试恢复社交生活,却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见容于俄国社会。贵族大多视安娜为失德妇人,断绝往来。安娜失去儿子、朋友、地位,深受打击,只好移居乡下,以读书写作打发时间。因为孤单又受尽歧视,除了佛伦斯基的爱之外一无所有,安娜变得愈来愈敏感多疑,与佛伦斯基龃龉日多。她不满情人忙于参政,不时留她独守空房,又杯弓蛇影,经常怀疑其与他人有染。一次佛伦斯基公务出外,未及时回应安娜的催促,按她的意愿提早返家。安娜又气又痛,在恍惚之间,召唤马车前往火车月台,在火车驶近时一跃而下,以求解脱,就如初见佛伦斯基那日,在火车站跳轨自杀的男子一般。
佛伦斯基万念俱灰,大病一场。他将自己与安娜所生的女儿,付托给卡列宁照顾,志愿从军,前往巴尔干参战求死。
主要人物
编辑安娜·阿卡杰耶夫娜·卡列尼娜:来自圣彼得堡的美丽且聪明的贵族女性。她的婚外恋情使她被社会排斥,陷入不幸的境地,最终自杀。
阿列克谢·阿列克桑德罗维奇·卡列宁:安娜的正式而无情的丈夫,是一名高级政府官员。他遵守社会传统,优先考虑自我保护。
阿列克谢·基里洛维奇·渥伦斯基:英俊的军官,也是安娜的情人。为了爱情,他牺牲了自己的事业。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感情逐渐冷淡,但依然对安娜忠诚。
康斯坦丁·德米特里奇·列文:一位地主和知识分子。列文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最终达成了幸福的婚姻,是托尔斯泰的象征。
叶卡捷琳娜·亚历山德罗夫娜·谢尔巴茨卡娅(基蒂):列文的妻子,美丽且温柔的女性。她在面对生活困难时展现了极大的勇气。
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奥布隆斯基(斯季瓦):安娜的享乐主义兄弟,以道德上的放纵着称。他虽然有趣且讨人喜欢,但在道德上是一个薄弱的角色。
达利亚·亚历山德罗夫娜·奥布隆斯卡娅(多莉):斯季瓦的妻子,也是基蒂的姐姐。她对安娜表示理解,并了解婚姻的艰辛。
谢尔盖·阿列克谢耶维奇·卡列宁(谢廖沙):安娜与卡列宁的幼子,与母亲关系密切。
尼古拉·德米特里奇·列文:列文病重的兄弟,自由思想者,持有激进观点的角色。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科兹尼舍夫:列文的异母兄弟,著名的知识分子。他象征着冷淡的知识主义。[2]
改编
编辑此小说曾多次被改编,著名改编电影有:
参考文献
编辑- ^ 希莉娅·蓝·强森. 靈感來了:50部經典文學的幕後故事. 台北: 高宝国际. 2013年6月. ISBN 978-986-185-847-0.
- ^ Anna Karenina Özet - Arabuloku. 2023-08-04 [202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8-11) (土耳其语).
- ^ 经典传奇再现银幕 新版《安娜·卡列尼娜》上映. 网易娱乐. 2012-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外部链接
编辑- 《安娜·卡列尼娜》 - Standard Ebooks
- 安娜·卡列尼娜 - 古腾堡计划
- LibriVox中的公有领域有声书《Anna Karenina》
- Anna Karenina at the Internet Book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