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汶大屠杀,是1623年发生在安汶岛上的一起大规模处决事件。处决方为荷兰东印度公司,被处决者共有二十人,其中十人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工,九人是日本人,一人是葡萄牙人。安汶岛时为英国人的殖民地,这起事件是由于英国和荷兰在殖民地之间的冲突引发的。[1][2]

背景 编辑

安汶岛是位于摩鹿加群岛南部的一个小岛,以出产丁香等香料而闻名。自1512年以来,该岛的香料贸易一直由葡萄牙垄断。然而1599年荷兰人赶走葡萄牙人,并于1605年建立堡垒以巩固控制权。英国于1615年开始参与该岛香料贸易,与荷兰展开激烈竞争。

为了解决贸易争端,英国和荷兰于1619年签署协议:

  • 香料贸易的利润,以荷兰2:英国1的比例分配。
  • 两国相互承认先前在岛上所占的领土所有权,但将来新取得的领土将以荷兰1:英国1的比例分配。

不过荷兰并未严格遵守此协议,英国甚至计划出兵驱逐在巴达维亚的荷兰人,双方的冲突仍未减少。

此时日本进入和平的江户时代,不少在关原之战德川家为敌的大名被改易,因而出现大量浪人。许多浪人来到东南亚,作为当地政府或欧洲人的佣兵,当时在安汶岛上也有一些被英国人雇用的日本佣兵。

事件经过 编辑

1623年2月10日晚上,一名来自日本平户,由英国东印度公司雇用的佣兵七藏,向荷兰守卫询问堡垒的城墙结构和驻扎士兵人数。荷兰方因此拘捕并拷问七藏,七藏坦承英国计划占领荷兰堡垒。

荷兰方决定先下手为强,立即出兵逮捕了30多名英国东印度公司人员。3月9日,荷兰方将10名英国人、9名日本人和1名葡萄牙人处死,借此驱逐了岛上的英国势力。

由于英国计划占领荷兰堡垒的证据仅来自拷问七藏的口供,也有说法认为这起事件是由荷兰东印度公司主导的阴谋。

后续 编辑

这起事件使英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下降,荷兰对摩鹿加群岛的控制更加稳固。然而,英国将香料种子带到印度洋、加勒比海的殖民地并栽种成功,香料的市场价格逐渐下降。荷兰基于香料的贸易主导地位因此下降,英国则改在印度和伊朗进行棉花贸易来增加收入。

第一次英荷战争两年后,英国与荷兰于1654年缔结《西敏寺条约》,荷兰被要求对此事件惩处凶手,并赔偿英方受害者家属损失。此时距离事发已经过31年,涉案当事人都已去世,因此并没有实际的惩处行为,英方受害者家属总共获得了约3,615英镑的赔偿金。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