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尔逊(?年—?年),字芃生[1]。满洲正红旗人[2][3][4]。光绪三十年(1904年)翻译进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由进士馆派赴日本留学法政大学,毕业回归,经学部考试,授职翰林院编修[5],旋补秘书郎,宣统元年升至翰林院侍讲[6],民国二年(1913年)充北京商税局科员,在职期间,申请冠以赵姓,并改隶湖北江夏县民籍。[7]

参考资料

编辑
  1. ^ 《词林辑略》卷九,四十八页
  2. ^ 《宣统四年春职官录》,内阁印铸局编,京师翰林院衙门,第2页,侍讲
  3. ^ 翻译进士馆选录,《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特刊第19号) 引得》
  4. ^ 或作蒙古镶白旗人,《清代馆选分韵汇编》,卷十,第八页。严懋功著.《清代微献类编》上下.台湾中华书局,1968.12.第474页
  5. ^ 十二月癸亥谕:此次验看进士馆游学毕业学员,……;考列中等之庶吉士李庆莱、……、富尔逊均著授职编修。邓实.《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 271-280 《光绪丁未(卅三年)政艺丛书》.文海出版社,第1343页
  6. ^ 宣统三年八月二十六日翰林院侍讲富尔逊奏折。翰林院侍讲臣富尔逊跪奏,为武汉失陷,荆襄紧危,请派知兵大员速带军队驻扎要隘,以固上游而资会剿,恭折仰祈圣鉴事.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5》.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07.第417页
  7. ^ 富尔逊“前清光绪甲辰吉士,三十二年由进士馆派赴日本留学法政大学,毕业回归,经前学部考试,授职编修,旋补秘书郎,前清宣统元年侍讲。民国……二年充北京商税局科员”,在职期间,申请冠以赵姓,并改隶湖北江夏县民籍。内务部.“一九一三年各地旗人请求冠姓更名改籍有关文书”1913年1月至11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1001-永久-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