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示
(重定向自展示)
博物馆展示指为博物馆中的物件加上诠释之“陈列(display)”[1],为传统博物馆的四大功能之一[2]。对应的英语词汇为exhibit。其目的在与观众沟通,是一组带有意图的观念呈现[3]。换言之,“展示”即是透过物品的陈列及诠释与观众沟通,旨在传达某种观念。然而,博物馆的发展与19世纪的民族国家兴起息息相关,殖民色彩浓厚,故人们亦常质疑博物馆展示的客观性[4]。此外,在博物馆实务与学界中,对于博物馆的展示也有许多的讨论。除前述之中立性外,关于物件代表性、诠释学观点、展示空间规划、展示设计[5]、观众异质性[1]、展览媒材[6]等,皆是常见之议题。
分类
编辑展示的类型可依分类的依据,分为以下两种[1]:
- 意图/目标
- 娱乐/美学性展示──娱乐/美学类物件的展示 [7]
- 概念性展示──理念的呈现
- 事实性展示──资讯的传达
- 资料编列
- 系统性展示──依物件之相似性安排展示,如相关种类的鸟类展示。
- 生态性展示──以地域、栖所或相互间的生存关系安排展示,如热带雨林生态展示。
展示手法
编辑展示手法可依其展示设计的过程分为四类[1]:
- 开放性储藏取向
即未经组织的分类陈列。
- 物件取向
经过藏品选择、研究与诠释,具有展品说明和适当照明,但过于强调物件本身,恐缺乏明确动机或展示概念。
- 概念取向
强调展示的概念,并依其概念选择展品、诠释方式与其他辅助工具。但若过于极端,恐沦为繁杂的教科书文字,反而缺乏物件展示。
- 综合取向
综合物件取向与概念取向,兼具物件重要性与展示概念。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1.2 1.3 G.Ellis Burcaw. 《Introduction of museum work》.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1975-04. ISBN 9780761989264 (英语).
- ^ 博物館視窗-呂理政 (PDF). [2018-03-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0-20).
- ^ 耿凤英. 誰的故事--論博物館展示詮釋 (PDF). 博物馆学季刊. 2011: 101 [2018-03-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07).
- ^ 當代人類學博物館的轉型與議題--芭樂人類學. [2018-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2).
- ^ 台灣博物館展示設計之歷史回顧與未來趨勢. [2018-03-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 ^ 林崇宏. 博物館展示設計模式之探討 (PDF). 东海学报. 2003: 62–63 [2018-03-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8-07).
- ^ Exhibit supports for sandstone artifacts designed through topology optimization an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