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门社之女

《山地门社之女》(日语:サンティモン社の女)是台湾画家陈进在1936年期间所完成的胶彩画作品,该作品内容主要描绘屏东县山地门排湾族的生活情景。原件现由日本福冈市福冈亚洲美术馆日语福岡アジア美術館典藏,为台湾知名的近代画作之一。[1]

山地门社之女
艺术家陈进
年份1936年
媒介胶彩丝绸
尺寸147.7 cm × 199.9 cm(58.1英寸 × 78.7英寸)
收藏地 日本福冈市福冈亚洲美术馆日语福岡アジア美術館

历史

编辑

1934年11月20日至1937年期间,陈进在返回台湾后开始于高雄州立屏东高等女子学校(今国立屏东女子高级中学)任教,受时任校长大森丈之助礼遇,每年度一学期担任屏东高女教员,于以受到现代化影响而知名的山地门排湾族部落写生,成为其原住民生活题材作品的绘画温床。[2]

1936年,陈进于日本都立美术馆对面德川家康宽永寺场地绘制《山地门社之女》[3],后以该画入选1936年文部省美术展览会新文展)鉴查展。该画后则由东京目黑雅叙园的创设者细川力藏收藏,并放置于雅叙园展示,后经拍卖辗转之后,该画于2001年由福冈亚洲美术馆典藏。并耗费一年时间由日本国宝修复联盟专家进行修复工程,包括对于五条立的褶绉,以及部分绢布裂损等区域进行主要的修复。[4]

2005年,国立台湾美术馆曾以现代性为议题规划了“生发与变迁──台湾美术‘现代性’系列展”,并引用《山地门社之女》做为主视觉创作设计。[5],《山地门社之女》则从福冈亚洲美术馆运送台湾借展,也是该作品首次于台湾展出。[6]

2020年,《山地门社之女》与线稿版本在研究与策展团队的邀请下,于北师美术馆之“不朽的青春 台湾美术再发现”特展再次于台湾展出。[7][8][9]

绘画

编辑

在《山地门社之女》中,陈进以纤细笔法与优雅色彩描绘较为理想化的台湾原住民女性形象。并试图以女性威严的姿态“表现属于乡土之美”,并在画面构成产生出富有紧张感的意境。[10][11]

参考资料

编辑
  1. ^ サンティモン社の女 - チェン・ジン(陳進). Google Arts & Culture.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日语). 
  2. ^ 江文瑜. 《山地門之女:臺灣第一位女畫家陳進和她的女弟子》. 台北市: 联合文学. 2001. ISBN 9789575223250. 
  3. ^ 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台湾近代美术大事年表》,页159,载1936年10月16-11月3日, 石川钦一郎〈河畔〉、 李石樵〈杨肇嘉家族像〉、 陈进 〈サンティモン社の女〉、 廖继春〈窗际〉、 染浦三郎〈マンドバオンの親子、 院田繁〈濱に憩ふ蕃婦〉、 松本光治〈池畔秋色〉、 佐伯久〈夏の朝〉、 松本宫太郎〈台湾の村里〉 入选新文展。
  4. ^ 纪慧玲. 報導李梅樹/陳進三地門社之女福岡美術館珍藏跨國展回娘家. qtenky.neocities.org.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5. ^ 中华民国文化部. 變異的摩登 ─ 從地域觀點呈現殖民的現代性-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中文(台湾)). 
  6. ^ 康俐雯. 陳進三地門社之女首度回台借展 - 大紀元. 大纪元 www.epochtimes.com. 2005-01-21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中文(繁体)). 
  7. ^ 【創作下的女性專題】江文瑜的陳進書寫:《山地門社之女》背後的女性系譜與陰性書寫. 典藏ARTouch.com. 2020-11-09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2) (中文(台湾)). 
  8. ^ 不朽的青春--臺灣現代美術的璀璨永恆(下)|方格子 vocus. vocus.cc. 2020-12-19 [2022-12-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9) (英语). 
  9. ^ China (Taiw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北師美術館、90年ぶりに発見された陳澄波の名画など. Taiwan Today. 2020-10-19 [2022-12-09] (日语). [失效链接]
  10. ^ Rawanchaikul Toshiko. 《台湾の女性「日本画家」--陳進筆《サンティモン社の女》をめぐって》. 东京都: 美术史 / 美术史学会 编. 2008-10. 
  11. ^ 张毓婷. 《論陳進的《山地門之女》與《杵歌》》. 台北市: 国立历史博物馆学报. 2009-11.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