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上

臺灣詩人

岩上(1938年9月2日-2020年8月1日[1]),本名严振兴,出生于台南大湾(今永康),成长于嘉义,就读崇文国校、华南商职,高中时负笈北上,就读台中师范学校。毕业后分发至南投县草屯镇任教,此后定居于草屯。最初任教于中原国小,后经国中教师资格检定,转任草屯国中直至退休。教职期间并利用下班时刻至逢甲学院进修,1971年财税系毕。

岩上自学生时代即对现代诗与绘画充满兴趣,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并着手创作,十八岁时于《奔流文艺》诗刊发表第一篇诗作〈孤影〉,此后开始长达六十多年的文学生涯。对于现代诗、童诗、散文、评论皆有涉及,出版过《激流》(1972)、《冬尽》(1980)、《台湾瓦》(1990)、《爱染篇》(1991)、《岩上八行诗》(1997)、《更换的年代》(2000)、《针孔世界》(2003)、《漂流木》(2009)、《另一面》(2014)、《变体萤火虫》(2015)、《诗病田园花》(2020)十一本诗集;《诗的存在》(1996)、《诗的创发》(2007)、《诗的特性》(2015)三本诗学评论;《忙碌的布袋嘴》(2006)童诗集、《走入童诗的世界》(2015)儿童诗与评论集、散文集《绿意》(2015)。作品曾多次选入国内外重要诗选集,并翻译成多国语言。

1966年,岩上经陈千武介绍加入《笠》诗社,与《笠》同仁对现代诗和乡土有着共同关怀。1973年〈松鼠与风鼓〉一诗荣获第一届吴浊流文学奖新诗正奖;1976年与南投诗友王灏、锺义明等人创办《诗脉》诗社,并发行九期《诗脉》季刊;同年并担任《南投青年》月刊主编五年。新诗创作、创办诗社、诗刊编辑、诗集出版,皆是其爱乡怀土的表现。1979年荣获第二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1987年获中国语文学会第21届中国语文奖章;1991年获中国文艺协会第32届文艺奖章新诗奖。1994年始,担任《笠》诗刊主编八年,同时担任《文讯》南投特派员六年,撰写南投艺文采风;1995年于日月潭筹办第五届亚洲诗人大会,带动南投文学与国际交流;1997年至1999年担任台湾省儿童文学学会理事长;2001年荣获第三届南投文学贡献奖;2002年荣获第十一届荣后台湾诗人奖,诗评称其为“捕捉诗语言的能手,新即物手法的开创者”。

岩上强调作品要有具有现实性,早期作品从自身出发,具抒情特征,其后逐渐扩大到对乡土、社会、家国的关怀。个人生活严谨有度,提倡要以生活体验入诗,作品充满对人生的感悟,诗人学者萧萧称其为“最接地气、人气、山林气的诗人”,实至名归。写诗之外,也醉心于太极拳、命理、堪舆学等研究,并从太极拳中体悟诗在有、无之间。其诗作语言凝练晓畅,诗性蕴藏其间,在不同阶段的作品中,其风格皆有不同的创发表现。

岩上曾言:“人生如果美满,诗可以不写。”认为诗的创作是为了“填补自己人生的裂缝”,诗语言的创作呈现生命的意义和自己存在的位置。他用诗指向自己,也用诗指向社会,他说:“诗的所指是一种语言的魅力,诗在我与非我之间,诗寓托我的情真也披示我的阅世经验,诗成为存在的象征。”对于诗和语言探索与追寻,终其一生未曾停歇。晚年虽深受疾病之苦,临终前仍出版诗集《诗病田园花》,新书发表会时提到:“有诗证明生命的存在,诗从鬓边随目屎流出来。”诗是一生最初也是最终的信仰。他说:“诗是语言的创发,诗的特质是创作,所以必须永远是第一次。诗的语言不是雕花,也非无中生有,而是从观照万象取得,由生活中提炼。”2020年8月1日,岩上一生如诗的精采旅程,划下句点,其诗心与诗火,永留人间。

“遇见台湾诗人”的主办单位对其诗风的转变,有精辟而简短的叙述,认为其“早期作品以自我为中心,多为个人年少抒情与感怀之作,渐渐诗的领域扩展到生活空间环境、土地及社会、政治、教育等等的关注,诗由个人性趋向社会性的关怀与批评,近期作品除仍具社会批判性之外,多为人生感悟哲思之作,作品风格呈现多样性的变化”[2]

经历

编辑

逢甲学院[3]毕业,曾担任中国青年写作协会南投县分会理事长、《南投青年》月刊总编辑。1965年加入笠诗社。1976年1月1日岩上与王灏锺义明洪锦章渡堤李瑞腾向阳李默默等人在南投县草屯镇成立“诗脉社[4];同年7月创《诗脉》季刊,由岩上主编,至1979年3月25日停刊,共出了8期(叶石涛说是9期)[5],1994年起担任《笠》诗刊主编。

荣誉

编辑

曾经荣获第一届“吴浊流文学奖”(1973年)[6]、第二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中国语文奖章”、“中国文协新诗创作奖”等奖项。其作品被选入国内外重要的选集,也被翻译成多国语文。曾担任吴浊流文学奖荣后台湾诗奖等评审。

参见

编辑

延伸阅读

编辑
  • 国立台湾文学馆/编著,《遇见台湾诗人一百:一百位诗人简介》,2011年“遇见台湾诗人一百”展览的小册子。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八行詩」創始詩人岩上辭世 李永得表達不捨及哀悼. [2020-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7). 
  2. ^ 国立台湾文学馆/编著,《遇见台湾诗人一百:一百位诗人简介》,2011年“遇见台湾诗人一百”展览手册,第27页。
  3. ^ 现今的逢甲大学前身。
  4. ^ 叶石涛/著,《台湾文学史纲》,高雄市:春晖出版社,2003年10月20日再版。
  5. ^ 转引自:彭瑞金/著,《台湾新文学运动40年》,高雄市:春晖出版社,2004年9月再版。
  6. ^ 其新诗作品〈松鼠与风鼓〉荣获新诗奖正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