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东日报》于1902年5月5日在汕头创刊。1872年广州出版的《羊城采新实录》是内地出版的第一家近代化报纸,而《岭东日报》则是汕头第一家地方报纸,是20世纪初广东东部地区最早创办和最重要的报纸之一,开创了汕头“报纸之滥觞”。《岭东日报》办报的宗旨是“主持公论,开通风气”。[1]

岭东日报

背景

编辑
  • 侵略者的入侵与清政府腐败无能,面对国家生死存亡,为寻求兴邦之路,汕头一些有识之士或办新学,或办报馆,目的都在于开启民智、传播民主思想。在此前提下,1899年,教育家丘逢甲温仲和何士果温廷敬等师友“以欧西新法教育青年,以革命维新鼓励士气”就在汕头创办岭东同文学堂。1902年,素有“潮汕报坛盟主”之称的吴子寿(讳观葆,潮阳人)和好友曾杏村(字恒存,汕头人)等人凭借着毗邻香港广州等地,海上交通便利的优势以采集广州香港上海等地报纸,在汕头埠育善街开设汕头第一家阅报所——岭东阅报所,供民众浏览、借阅,很快就拥有一定数量的读者,备受欢迎。在汕的客家人杨源以及何士果陈云秋温廷敬等人,借鉴和参考国内外所办报刊的经验,在吴子寿的大力支持下,以“岭东阅报所”(吴子寿的房产)作社址,创办了汕头有史以来第一家地方报纸《岭东日报》。

创办

编辑
  • 《岭东日报》创办人杨源,字季岳,嘉应州(今梅州市梅江区)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考中进士,是嘉应州最后一名进士。他思想开放,公开宣传维新运动,主张民主宪政,敢于抨击官僚腐败,是一位主张变法维新的爱国人士。
  • 《岭东日报》创办人何士果,字仁绪,讳寿朋,笔名双髻山人,籍贯大埔县湖寮双坑村,光绪年间的进士,是一名有远大抱负的学者。其父何如璋,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后来成为中国首任驻日本公使。1903年,何士果以家乡妇女为模型,撰写了《论大埔妇女之特色与其缺点》,发表于《岭东日报》上。1905年,何士果回乡,目睹家乡的落后,遂邀集乡贤创办宗族学堂“崧里何氏家族明德初等高等小学堂”,为家乡培养出不少优秀学子。
  • 《岭东日报》创办人陈云秋积极出资。随后,他到新加坡参与创办“新加坡潮州公立端蒙学堂”,此为新加坡潮人自办学校的先声。同时,他又接办南洋华文报纸《总汇报》,与维新派中人朱子佩合,使报纸成为维新派的言论喉舌。
  • 《岭东日报》笔政(主笔)温廷敬,字丹铭,笔名讷庵,祖籍大埔县百堠乡,生于福建省平和县,后长居于潮州府城。汕头开埠后,温丹铭举家迁于此。温廷敬杨源是诗友,也是知友。杨源创办《岭东日报》,他担负笔政之职。他发表《报品》一文,提出报纸是“主持公论,开通风气”的工具,采编应以“悬为鉴戒之律”,至今仍具有借鉴之意义。

特点

编辑
 
岭东日报第八版
  • 《岭东日报》创刊之初,每日出版报纸一大张,周六刊,周六无报。后来,篇幅扩充为每期八开四页,每页中留折缝,可折订成十六开本的小册子,每份售价为制钱十二文。
  • 《岭东日报》在八版中,除有一版尽是广告启事,余则登有论说、上谕、时事辑要(有时印为时事要闻)、传件、潮嘉新闻、本省新闻、京省新闻、外国新闻、辕报、牌示、杂文、诗歌等栏。《岭东日报》具有有地域特色,且新闻性强。

发行

编辑
  • 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岭东日报》因故停刊。1920年,吴子寿自筹资金,在顺昌街创办了《大岭东日报》,刊名加了一个“大”字,标明将继承《岭东日报》的办报宗旨,继续发扬光大。

意义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汕头特区晚报》2012年3月9日
  2. ^ 《广州1905年反美爱国运动资料录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