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乌鸦
大嘴乌鸦(学名:Corvus macrorhynchos)又名巨嘴鸦,为鸦科鸦属的一种。俗称老鸦、老鸹,通称乌鸦。
大嘴乌鸦 | |
---|---|
日本亚种(C. m. japonensis), 摄于日本大阪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鸦科 Corvidae |
属: | 鸦属 Corvus |
种: | 大嘴乌鸦 C. macrorhynchos
|
二名法 | |
Corvus macrorhynchos | |
大嘴乌鸦的分布图 | |
异名 | |
异名(种)
异名(亚种)
|
生态环境
编辑大嘴乌鸦对生活环境甚不挑剔,无论山区平原均可见到,尤其近人,常见于田野、居民点附近,喜结群活动于城市、郊区等适宜的环境。近年来由于各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垃圾围城等环境问题的影响,大嘴乌鸦在城市中极常见,以路旁、公园中的高大乔木为落脚点。
食物
编辑大嘴乌鸦是杂食性鸟类,垃圾、腐尸、昆虫、植物种子、鱼、甚至青蛙蟾蜍都出现在它们的食谱中。
分布地域
编辑大嘴乌鸦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地区,贝加尔湖以东的广泛地区、库页岛、台湾[4]、日本列岛、中国大陆、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群岛、南亚次大陆均有本物种分布。
辨识特征
编辑在雀形目中,大嘴乌鸦是体形最大的几个物种之一,成年的大嘴乌鸦体长约在 46 至 59 公分间,这一长度甚至大过了许多猛禽。大嘴乌鸦雌雄同形同色,通体漆黑,无论是喙、虹膜还是双足均是饱满的黑色;但细看大嘴乌鸦的体羽并非漆黑一团,除头顶、后颈和颈侧之外的其他部分羽毛,多少都带有一些显蓝色、紫色和绿色的金属光泽,顺光或侧光观察本物种,能明显地看出这些精彩的金属光泽。与形态近似的同属鸟类小嘴乌鸦和秃鼻乌鸦相比较,本物种喙显得非常粗壮,额头特别突出,颇有人们所谓“奔头”的韵味,在栖止状态下,这一点是辨识本物种的重要依据。
亚种
编辑根据目前各学者的说法总合,本种至少有 11 个亚种,可能是因为形态与基因上的不同造成此结果[5][6],目前已经确认的亚种有 3 亚种,分别如下(依命名年份排列):
- 马来大嘴乌鸦 Corvus macrorhynchos macrorhynchos Wagler, 1827:指名亚种
- 丛林鸦 Corvus macrorhynchos levaillantii Lesson, 1831
- 印度大嘴乌鸦 Corvus macrorhynchos culminatus Sykes, 1832
而尚未确认的亚种包括:
- 日本大嘴乌鸦 Corvus macrorhynchos japonensis Bonaparte, 1850
- 菲律宾大嘴乌鸦 Corvus macrorhynchos philippinus (Bonaparte, 1853)
- 西藏大嘴乌鸦 Corvus macrorhynchos intermedius Adam, 1859
- 台湾大嘴乌鸦 Corvus macrorhynchos colonorum (Swinhoe, 1864)[注 1]
- 长大嘴乌鸦 Corvus macrorhynchos osai Ogawa, 1905
- 东北大嘴乌鸦 Corvus macrorhynchos mandshuricus Buturlin, 1913
- 琉球大嘴乌鸦Corvus macrorhynchos connectens (Stresemann, 1916)
- 青藏大嘴乌鸦 Corvus macrorhynchos tibetosinensis Kleinschmidt & Weigold, 1922
繁殖与保护
编辑大嘴乌鸦的繁殖开始于每年的3月间,在南方地区可能更早,筑巢于高大乔木上,每年都要搭造新巢,有时新巢会搭建在旧巢之上,形成一巢落一巢的“楼房”;巢的主体结构以枯枝搭建,用黏土作为黏合剂,内垫柔软材料,在城市中筑巢的大嘴乌鸦有时也会选择废钢条作为巢材;每巢产卵3-5枚卵天蓝色,被褐色斑点,孵化期15天。
大嘴乌鸦未被列入保护,由于某些城市存在着严重的热岛效应、垃圾围城等环境问题,造就了非常适宜本物种繁殖的环境,且本物种智力水平极高,能很好地适应城市生活,据观察他们能够轻松学会打开密封垃圾袋的技术,还懂得利用马路上的滚滚车流来帮助他们打开坚硬的果壳,有的个体甚至能够看懂交通信号灯,高度的适应性和适宜的环境造成本物种的过度增长,在很多城市本物种和小嘴乌鸦一起构成了严重的城市乌鸦问题。
注释
编辑- ^ 于堀川安市(1938)的报告中,称此亚种为“タイワンハシブトガラス”,意即“台湾大嘴乌鸦”,可能由于该亚种模式产地位在台湾
参考来源
编辑-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Corvus macrorhyncho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 [5 May 2006].
- ^ Johann Wagler. Corvus//"Systema Avium". Stuttgartiae et Tubingae. 1827. pp.313(sp.3)
- ^ 堀川安市. "臺灣產鴉科(CORVIDAE)に就て". 台湾博物学会会报. 1938, 28 (175): 98–113.[失效链接]
- ^ Robert Swinhoe. "The Ornithology of Formosa, or Taiwan". Ibis. 1863, 5 (4): 377–435. doi:10.1111/j.1474-919X.1863.tb05739.x.
- ^ Madge, S. C. in Josep del Hoyo, Andrew Elliott, David A. Christie. eds. "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Volume 14: Bush-shrikes to Old World Sparrows". Lynx Edicions. 2009: pp.631–632. ISBN 978-84-96553-50-7.
- ^ Jochen Martens, Jörg Böhner, Kurt Hammerschmidt. "Calls of the Jungle Crow (Corvus macrorhynchos s.l.) as a taxonomic character". Journal für Ornithologie. 2000, 141 (3): 275–284. ISSN 0021-8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