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兰特报告

1980年的經濟報告

勃兰特报告是由维利·勃兰特最初担任主席的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于1980年3月撰写的报告。该委员会成立于1977年,旨在研究如何促进南方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和北方世界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对话和合作,[1]由时任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提名前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为委员会主席。本报告的结果让人们了解南方和北方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

1982年,勃兰特报告的作者维利·勃兰特

勃兰特报告主要指出,南北生活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呼吁尽快召开南北之间的政府首脑会议,以解决经济发展差距的问题,更主张北方国家应主动转移财富及资源予南方国家。北方国家由于成功的制成品贸易而拥有富裕及充足的资源,而分界线以南的国家则由于中间产品贸易而陷入贫困,因为中间产品的出口收入很低。勃兰特委员会设想了一种新型的全球安全。它的论点建立在多元化视角之上,将多种社会、经济和政治危险与传统的军事危险结合在一起。二十年后,即 2001 年,詹姆斯·奎利根 (James Quilligan) 对勃兰特报告进行了更新,他曾在 1980 年至 1987 年间担任勃兰特委员会的信息主管。他的最新报告被称为“勃兰特方程式”。[2]

勃兰特线,将世界划分为富裕的北方和贫穷的南方。

勃兰特线是一种以“人均GDP”为基础,描绘了南北两方的经济差距,[3]由维利·勃兰特于1980年提出。它大致以北纬30°为界环绕全球,穿过北美洲和中美洲、非洲北部、中东和东亚大部分地区,但随后向南逐渐弯曲,将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纳入其中。

参见 编辑

参考 编辑

  1. ^ Lees, Nicholas. The Brandt Line after forty years: The more North–South relations change, the more they stay the sam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20, 47: 85–106. ISSN 0260-2105. doi:10.1017/S026021052000039X  (英语). 
  2. ^ The Brandt Equation: 21st Century Blueprint for the New Global Economy, introduction, Center for Global Negotiations, (2007) (英语) 
  3. ^ Pal, Saroj Kumar. Lexicon on Geography of Development. Concept Publishing Company. 2005-01-01. ISBN 9788180692109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