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舰
平远号,原名“龙威”,是中国清朝福州船政局参考“超勇”与“济远”首次自行设计建造的全钢甲军舰,同时是该厂第29号舰,亦为19世纪末中国造船工业的巅峰之作,造价白银52.4万两。“平远”号属于全钢甲巡洋舰,排水量2150吨,吃水4.4米,航速达10.5节,首位管带为李和。1894年参加黄海海战,1895年在北洋水师投降后被日军接收编入日军。最后于1904年日俄战争时在旅顺对开海域触雷沉没。
平远 平遠 へいえん | |
---|---|
概观 | |
舰种 | 装甲巡洋舰→炮舰 |
舰级 | 平远级(没有同级舰) |
制造厂 | 中国(清朝)福州船政所 |
动工 | 1886年 |
下水 | 1888年1月 |
服役 | 1890年入役北洋水师 1895年被日本军队俘获 |
结局 | 1904年触发水雷沉没 |
除籍 | 1905年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2,100吨 |
满载排水量 | 2,640吨 |
全长 | 197英尺 |
全宽 | 40英尺 |
吃水 | 4.4米 |
动力 | 燃煤专烧锅炉4座 2具往复式蒸气引擎,双轴推进 |
功率 | 2,400匹马力 |
最高速度 | 10.5节 |
乘员 | 145人 |
武器装备 | 北洋水师 克鲁伯260毫米后膛炮1门 克鲁伯150毫米后膛炮2门 47毫米速射炮2门 多管机关炮5门 4具457毫米鱼雷发射管 日本海军 克鲁伯260毫米后膛炮1门 阿姆斯壮152毫米速射炮2门 3磅速射炮8座8门 450毫米鱼雷发射管4门 |
装甲 | 水线127-228.6毫米 甲板50.8毫米 舰桥127毫米 炮塔127毫米 |
建造经过
编辑福州船政自1866年开始建设,至1884年中法战争前已先后建造兵船、快船等二十多艘,多数为木质船身,或铁架木壳,主要装备福建水师。1884年中法战争马江战役中福建水师覆没后,裴荫森接任张佩纶为福建船政大臣。裴荫森于1885年5月向清廷要求准许福州船政按法国“黄泉级”(Achéron)近海防御铁甲舰,仿造钢甲巡洋舰三艘,以装备福建水师。预算每艘战舰未计武器成本约为46万两,三舰共白银130余万两。裴荫森的上疏(《恳准拨款试造钢甲兵船折》)得到福建将军穆图善及左宗棠的支持,开始时得到慈禧朱批批准。
“ | 籌辦海防二十餘年,迄無成效。即福建所造各船,亦不合用。所謂自強者安在?此次請造鋼甲兵船三號,著准其撥款興辦。惟工繁費鉅,該大臣等務當實力督催,毋得草率偷減,仍致有名無實! | ” |
——慈禧[1] |
但在此同时北洋大臣李鸿章亦正向朝廷申请从欧洲购买穹甲巡洋舰,强烈批评福州船政的提议;指船政的计划的舰只无论动力、火力及布局皆不合理,不合海战,不可能敌欧洲各国之铁甲舰,造价过高;更指裴荫森是受到船政厂内制船学生的“蛊惑”。双方对购舰、建舰争论不休。刚好此时左宗棠逝世,船政失去有力支持者。结果清廷决定船政由建三舰改为先建一舰,建成后调归北洋舰队。同时亦批准北洋向欧洲购舰,但数量由六舰减为四舰。
负责舰只建造的是福建船政学堂首届前学堂毕业生,曾经留学法国的魏瀚。1886年,魏瀚前往法国购买建舰所需钢材。同年12月7日,为舰只安放龙骨,至1888年1月29日首次下水,并被命名为“龙威”。龙威是中国首艘自行设计建造的装甲战舰,过程中没有聘用任何外国技术人员,反映了当时中国造船工业的最高水准。
性能
编辑龙威(平远)舰主要设计根据法国“黄泉”级(Achéron)仿造,黄泉级属于近岸防御舰只,是根据德国的“胡蜂”级装甲炮舰发展而来,而“胡蜂”级舰是从英国伦道尔炮艇(时称“蚊子船”)改良扩大而来。当时清朝海军采用蚊子船已被困扰多年,但李鸿章并不明白黄泉级是从蚊子船演变而来。[2]:199,201龙威在设计上略有改良。龙威舰身长197英尺,宽40英尺,舱深21.25英尺,正常排水量2,150吨,满载2,640吨,吃水13.1英尺,最厚处装甲8英寸。动力装置由福州船政所造,四锅炉,两台三级往复式蒸汽机,2,400匹马力,双轴推进,巡航速度10.5节。船只为双重船壳,装有5至9英寸的水线装甲。甲板装甲2英寸,司令台、炮塔等2英寸。装甲为法国制造。舰只编入北洋舰队后方才装上武器,主炮为一门克虏伯(Krupp)生产之260毫米后膛炮,船舯后方装备的2门副炮为150毫米克虏伯火炮、47毫米速射炮2门、多管机关炮5门,同时配备8门3磅(47毫米)炮与四支18英寸鱼雷发射管。乘员145人,管带为都司阶。
编入北洋水师
编辑龙威号于1888年1月29日下水,于1889年9月28日宣告完工,造价白银52万4千两。之后于10月初经上海,准备驶往天津。途中出现技术故障,被迫折返。李鸿章向裴荫森电称龙威“断不可靠”,著其“毋庸北来”,否则亦“无人收管”。裴荫森在上海紧急为舰只维修,同时上书朝廷,请求将负责工程的三名监造革去顶戴。1888年的5月15日由船政学堂管带林承谟率领首次出海试航。到了该年12月12日,北洋舰队循例南下上海,水师提督丁汝昌及英人总教习琅威理上“龙威”舰航行测试,结果二人对舰只甚为满意。龙威最后在1890年5月编入北洋海军,并按北洋之惯例易名为平远。李鸿章在天津亲自上舰后,称“闽厂初次试造,已属难得”,但又称“以之归队操练,聊助声威,尚未可专任海战”。遂于1890年5月16日将其调往北洋舰队服役,同时配合北洋其它各舰之名改为“平远”号。但在北洋水师之内始终处于第二线位置,其管带李和(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亦只属都司一级,不如训练舰的管带,而与蚊子船管带同级。[2]:214
甲午海战
编辑1894年9月17日大东沟海战爆发时,平远与广东舰队的广丙(管带程璧光)及鱼雷艇位于外围警戒。甲午战事发生后,各舰赴援,平远于下午2时以后与广丙联合进攻日本旗舰松岛号防护巡洋舰。
比照清日两方的海战纪录,平远舰主炮确切战果是击中松岛号1发,瘫痪右舷鱼雷管,并杀伤4人,之所以没造成更大损失是因为该枚击中的炮弹内装填水泥而非标准榴弹;但平远舰随后也遭到吉野号主炮击中,主炮发生大火瘫痪后撤离战线。海战结束后,平远舰在旅顺港完成修复,并随着其它北洋军舰撤入威海卫港。1895年2月17日在威海卫港本舰与其他受困清舰共十艘同时向日军投降,当时管带仍为李和。日军占领刘公岛后,平远于1895年3月16日被日本接收而成为战利舰,编入日本帝国海军序列。
日本帝国海军时代
编辑与一般日本会对战利舰进行更名的状况不同,日军接收平远舰仍是以相同的名称,只是在日文中“平远”的发音成为“Hei Yen”(へいえん)。编入日军的平远舰主炮因性能尚优而保留,副炮则统一换为英制152毫米速射炮,主要担任训练舰;1898年3月21日再改列为一等炮舰。日俄战争时,平远舰编入第三舰队第七战队参与旅顺会战,舰长浅羽金三郎中佐,1904年9月18日炮击金州湾俄军要塞时在鸠湾洋面触雷沉没(两个月后济远舰在同一地点触雷沉没),包含浅羽舰长在内193人死亡,1905年5月21日自日本帝国海军中除籍。
现日本冈山市北区吉备津的福田海本部中存放有一枚平远舰在黄海大战时击中日舰西京丸的260毫米主炮炮弹。[3][4]
舰长
编辑- 日本海军
- 柏原长繁 大佐:不详 - 1896年8月13日
- 细谷资氏 大佐:1896年8月13日 - 1897年4月17日
- 大冢畅雄 大佐:1897年4月17日 - 12月1日
- 中山长明 大佐:1897年12月1日 - 1898年5月23日
- 中尾雄 中佐:1898年5月23日 - 11月2日
- 有川贞白 中佐:1899年9月29日 - 1900年3月14日
- 太田盛实 中佐:1900年3月14日 - 3月26日
- 小泉鑅太郎 中佐:1901年8月30日 - 1902年6月5日
- 毛利一兵卫 中佐:1902年6月5日 - 10月6日
- 大城源三郎 中佐:1902年10月6日 - 1903年4月21日
- 浅羽金三郎 中佐:1903年7月11日 - 1904年9月18日战死
参考文献
编辑- ^ 慈禧太后对于海军关心程度超过今人想象. 网易. [2018-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18) (中文(中国大陆)).
- ^ 2.0 2.1 马幼垣. 北洋海軍「平遠」艦考釋. 《岭南学报》. 2000, (新第二期) [2019-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1).
- ^ 甲午戰爭慈禧忙於過壽:3天打不到北京就行(圖)--文化. 人民网. [2022-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5).
- ^ 甲午遗证:在日本的清军遗物7132085. 搜狐. [2022-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