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英租界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09年9月2日) |
广州英租界,是近代中国7个英国租界之一(另外6个是上海英租界(不久并入上海公共租界)、汉口英租界、镇江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天津英租界和厦门英租界)。同时也是广州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广州法租界,同在沙面岛上,今为广州市荔湾区沙面街道)。
历史
编辑开辟
编辑1856年以前,广州传统的外贸区位于十三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中国群众烧毁。英、法两国占领广州后,选择十三行附近的珠江中的小沙洲,人工填筑成沙面岛,并且按照出资比例,将其西部4/5划为广州英租界,面积约264亩。1861年,中英签订租约。其东部毗邻面积较小的广州法租界;北部为沙基涌,与华界分隔,其上设有一桥与华界相通。
收回
编辑1942年,日本将对英国宣战后占领的沙面英租界交给亲日的汪精卫政府。1943年,法国维希政权退出法租界,交给汪精卫政府。同年,坚持抗日的重庆国民政府另行与英国订约收回英租界。
居民
编辑广州英租界实行华洋分居政策,不允许华人入居。
管理
编辑英国领事馆
编辑工部局
编辑巡捕房
编辑市政
编辑道路
编辑- 坚拿街 Canal Street :1942年更名为肇和路,1975年改为沙面北街。
- 中央道 Central Avenue:1942年更名为复兴路,1975年改为沙面大街。
- 芬道 Front Avenue:1942年更名为珠江路,1975年改为沙面南街。
- 英国滨 English Bund
- 法国滨 French Bund
交通
编辑经济
编辑贸易
编辑金融
编辑文化
编辑宗教
编辑人物
编辑参见
编辑这是一篇与中国历史相关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