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古尔达
弗里德里希·古尔达(德语:Friedrich Gulda,1930年5月16日—2000年1月27日),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早年以演奏贝多芬钢琴曲目著称,晚年则将自己的兴趣转往爵士乐与即兴演奏。
弗里德里希·古尔达 Friedrich Gulda | |
---|---|
音乐家 | |
国籍 | 奥地利 |
出生 | |
逝世 | 2000年1月27日 | (69岁)
职业 | 钢琴家,作曲家 |
母校 | 维也纳人民音乐学院 维也纳音乐学院 |
音乐类型 | 古典音乐,爵士乐 |
演奏乐器 | 钢琴 |
网站 | www.gulda.at |
生平
编辑弗里德里希·古尔达生于维也纳,从七岁开始学琴,师从费利克斯∙帕佐夫斯基(Felix Pazofsky),嗣后进入维也纳音乐学院,分别在布鲁诺·赛德尔霍费尔与约瑟夫·马克思门下学习钢琴以及音乐作曲理论。十六岁那年,他在日内瓦赢得他的第一项国际钢琴竞赛,旋即展开世界性的钢琴演奏会之旅。二十岁的古尔达即能够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弹奏全本的贝多芬奏鸣曲,因此被称为杰出的贝多芬钢琴演奏家。翌年,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演出了同一套曲目[1]。
1950年代之后,古尔达开始接触爵士乐,并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1956年,他在美国新港爵士音乐节演出,随后又到美国爵士乐俱乐部鸟园演奏。他不但写了很多的爵士乐曲,协助创立欧洲爵士交响乐团与即兴音乐学校,后来也在自己的演奏会中融合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然而这些在1970年代的混合音乐会并未受到高评价。1982年他与爵士钢琴家奇克·柯瑞亚开始合作,两人推出了一张混合爵士与古典乐风格,漫长的即兴演奏曲专辑 "The Meeting"。此外,他也实验过用改装的大键琴演奏巴赫的曲目。然而这些表演以及他特立独行的个性,并没有让他成为特别成功的跨界演奏家,反而获得“问题少年”的昵称。1999年3月,出现谣言称深居简出的古尔达已去世,数日后却又“复活”而令人错愕。之后不到一年,古尔达就真的因为心脏病发而逝世,享年六十九岁。
评价
编辑虽然古尔达早年以诠释贝多芬的钢琴曲目闻名于世,事实上他对于演奏巴赫,莫扎特,舒伯特,肖邦,德彪西以及拉威尔也有自己的心得与见解。他曾表示,比较起贝多芬,他觉得自己“和海顿、莫扎特和印象派作曲家心灵上更接近”。由于古尔达在中年之后受到爵士乐风的影响,除了即兴作曲外,在弹奏古典乐曲目时也会带有一些即兴风格,最明显的是他晚年所灌录的莫扎特专辑,在演奏时使用了大量的装饰音。
获奖与荣誉
编辑此章节尚无任何内容,需要扩充。 |
作品节选
编辑- 1967年开始,古尔达重新录制了贝多芬奏鸣曲全集,这套录音兼备演奏技巧与诠释深度,也成为他在贝多芬演奏成就方面的定评。
此章节需要扩充。 |
个人生活
编辑古尔达结过两次婚,有三个小孩。其中保罗以及瑞科也都是钢琴家,而古尔达的第二任妻子祐子·古尔达(Yuko Gulda,日本人,旧姓胁山)也是一位钢琴家。
轶事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Argerich / 阿格麗希. southaudio.com.tw.
外部链接
编辑- 官方网站
- 弗里德里希·古尔达的Discogs页面(英文)
- Youngrok Lee's Gulda appreciation pages
- A documentary on Friedrich Gulda entitled "So What!?"
- Eight Friedrich Gulda performances (ClassicalTV)
- Recordings with Friedrich Gulda in the Online Archive of the Österreichische Mediathek (Interviews in German). Retrieved 2 September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