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写实主义

恐怖写实主义(英语:Horror Realism)是一种发端于中国并遍及东亚各国的叙事文学传统,这类作者往往透过创作恐怖故事,批判政治、社会、人性的各种问题。2019年台湾小说家林秀赫在小说《儚:恐怖成语故事》后记,首次提出中国及东亚的小说创作存在一个恐怖写实主义的传统。[1]

历史与理论 编辑

自中国古今小说之祖《汲冢琐语》开始,之后的魏晋志怪小说唐传奇、宋元明笔记小说,清代的《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以及东亚各国的恐怖故事集,这些作品都在恐怖之中寄寓作者的理念,深刻反应当时的社会问题。[2]

中国 编辑

  • 冥报说

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刘苑如在考察六朝志怪小说之后,认为这些故事具有“导异为常”的模式:““形见”的目的则是借由鬼道解决人生未决的问题,而将主题意识扣上“报”这个本土心理中人际关系的基本课题。换言之,鬼怪的“形见”正是以违常、异常形式,解决人世间的诸多不平与不公,报怨、报仇或报恩,或解释乱世中的福报与果报;其终极目的都是想要借此“导异为常”,以期回归于超乎现世之终极“秩序”与“常道”。此一模式不仅在叙事文学中形成一种怪诞文学的审美趣味,也成为此后鬼怪文化的模型。”[3]

  • 孤愤说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志中称其书为“孤愤之书”。[4]学者黄丽卿认为蒲松龄:“借由小说人物所转化的核心价值,试图来回应官场、科举、人伦、风俗等现实社会种种的困境,进而要侧重的是,唯有唤醒人的“真性情”,才能真正化解现实环境中的种种弊端,如扭曲、惨刻与沉堕等问题。”[5]

日本 编辑

上田秋成在《雨月物语》自序认为读者阅读本书,当成虚构即可,却不能忽略小说“鉴事实于千古”的作用。[6]

代表作品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林秀赫《儚:恐怖成语故事》后记〈羊与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文学,2019/08)
  2. ^ 林秀赫《儚:恐怖成语故事》后记〈羊与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被誉为中国古今小说之祖的《汲冢琐语》本身是一本解梦书,也是一本恐怖小说,日后的魏晋志怪、唐传奇、宋元明笔记小说,以及清代文言小说双璧《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都在恐怖之中寄寓作者的理念,深刻反应当时的社会问题,形成一种反抒情的、中国乃至于东亚特有的“恐怖写实主义”传统。如同梦境透过恐惧来教导我们,这些小说表现了强烈的粗糙感、失序感、莫名感、速度感与错愕感,比起暴力、死亡﹑血腥,日常的命运、制度﹑人性,更教人不寒而栗。”(联合文学,2019/08)
  3. ^ 刘苑如〈形见与冥报:六朝志怪中鬼怪叙述的讽喻——一个“导异为常”模式的考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9期(2006/09)
  4. ^ 蒲松龄-聊斋自志:“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5. ^ 黄丽卿〈从社会批判与心理转化论《聊斋志异》“形变”之核心价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淡江史学》19期(2008/09/01)
  6. ^ 《雨月物语》自序:“然而観其文。各々奋奇态。揜哢逼真。低昂宛転。令読者心気洞越也。可见鉴事実于千古焉。余适有鼓腹之闲话。冲口吐出。雉雊龙战。自以为杜撰。则摘读之者。固当不谓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