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科

科举术语

恩科是一种科举方式,是科举常科与非常科科目取士之外的一种补充。宋朝科举五代后晋之制,每三年举行乡试会试,是为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开设恩科始于宋,而越南阮朝亦用此制;越南后黎朝则有性质类近的“盛科”,但仅举行一科。清代于寻常例试外,逢朝廷庆典特别开科考试,也称“恩科”。若正科与恩科合并举行,则称“恩正并科”。

分类 编辑

恩科包括“特奏名”和“特赐第”。

特奏名为笼络多次赴省试落第的年高举人而设,是宋代创立的新制。《宋史·选举志》:“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曰‘特奏名’。”

特赐第,是皇帝一种选士特权,针对怀才不遇者、皇恩宠幸者、皇亲国戚等。

历史沿革 编辑

宋代的恩科 编辑

宋太祖 编辑

宋太祖见科场大量贡士,风尘仆仆到京师赴省试,屡试屡败,潦倒场屋,“非以特恩,终成遐弃”(《选举》三之三《贡举杂录》)。遂特降诏:“礼部贡院阅进士、诸科十五举以上、曾经终场者,具名以闻。”(卷一一,太祖开宝三年三月王寅朔)结果,得司马浦等一百零六人,并赐本科(进士科、诸科)出身。这就是特奏名进士、诸科的起始。但此次恩科是特例,申明“今后不得为例”。[1]

宋太宗 编辑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雍熙二年(985)接连破例录取进士、诸科十五举以上年老者特奏名,先后赐 184人本科出身、84 人本科及第(卷一八)、(卷三二)。但太祖、太宗朝特奏名,皆具临时性,随意性,尚未定型。[1]

清代的恩科 编辑

清代一共开过二十六次恩科[来源请求]

  •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
  • 雍正元年(1723年)恩科
  • 乾隆十七年(1752年)恩科
  •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恩科
  •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
  • 道光十六年(1836年)恩科
  •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恩科
  •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年,1903年)、光绪三十年(甲辰年,1904年)
    • 癸卯年(1903年)本为乡试之年,会试殿试应在次年春季。但在当年三月“补行辛丑壬寅恩正并科会试”。五月,举行殿试。六月,举行经济特科考试。八月,举行癸卯恩科乡试。这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次乡试。次年,甲辰恩科会试是史上最后一次会试。1905年,清政府正式废止科举[3]

注释 编辑

  1. ^ 1.0 1.1 龚延明. 宋代恩科论述.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100-105. 
  2. ^ 《江南贡院碑刻揭示的科举文化》. 东方收藏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 石狮日报社). 2010, (2010年第7期): 11–15. ISSN 1674-683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2) (简体中文). 
  3. ^ 刘海峰. 《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科乡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福建省厦门市: 厦门大学). 2003, (2003年第5期): 21–26. ISSN 0438-04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简体中文). 

 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