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良 (明朝)

元末明初江南著名文人

戴良(1317年—1383年),字叔能。婺州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人。

生平 编辑

延祐四年(1317),五月十三日出生,早年从吴莱柳贯黄溍余阙学习,[1]宋濂王祎胡翰陈基丁鹤年杨维桢王逢等友善。柳贯去世后,戴良为其料理家务。至元二十一年,曾任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后至吴中,依张士诚,聘任为起居郎[2]张氏将败,自苏州至山东昌乐、益都等地。又泛舟至登莱,欲附扩廓帖木儿军,以图恢复,以道阻未果。[3]

洪武六年(1373年)始还乡,隐居四明(今宁波境内)[4]明廷征召不仕。晚号九灵山人。洪武十五年,明太祖召至京师,欲授官笼络,[5]以病固辞,忤旨待罪。

洪武十六年(1383),四月十七日,自杀死。[6]

著作 编辑

有《九灵山房集》三十卷。四库全书版本。

  • 《重修琴川志》序

延伸阅读 编辑

[]

 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明史卷二百八十五》,出自《明史

注释 编辑

  1. ^ 戴良《书天机流动轩卷后》云:“良盛年时,识豳国余忠宣公于浦江官舍,公方持使者节行县,欲执弟子礼,莫可也。后游郡城,遂因论诗,获质所疑于公,公为书此四篆以遗。”
  2. ^ 陈基《夷白斋稿补遗》之《小丹丘记》称:“同门友起居郎金华戴叔能善为古文词。”
  3. ^ 《九灵山房集》卷一三《赠蒲察镇抚诗序》:“余南鄙之陋儒,盖久而厌乱,遂挈家泛海,渡黑水,登莱,行万里以归我王相总兵公。”
  4. ^ 全祖望《九灵先生山房记》中记戴良“浮海至宁定,计隐于宁,初卜居于定海,继卜居于东湖,寻卜居于花墅湖,其后遂止于寺。”赵友同《故九灵先生戴公墓志铭》:“然时事已不靖,无可行其志,乃携从子温浮海至中州,欲与豪杰交,而卒无所遇。遂南还四明。”
  5. ^ 《故九灵先生戴公墓志铭》:“国朝洪武壬戌以礼巾征先生至京师。即日召见,试文若干篇,命大官予膳,留会同馆。名公钜卿见无虚日,甚或以师礼事之。”(《九灵山房集》卷三十)
  6. ^ 戴良之死,有多种说法,以自杀死(狱中)的说法最普遍。《明史》卷二八五载:戴良“明年四月暴卒,盖自裁也。”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忤旨待罪,次年四月卒于寓所,盖自裁也。”全祖望《九灵先生山房记》中说: “九灵以不肯屈身而被系,顾其死不甚明。使其出于自裁,固为元毕命; 即令以瘐死,亦为元也。”戴殿江《戴九灵公年谱》:“四月十七日卒于寓舍,盖自裁也。或曰卒于狱。”嘉靖《浦江县志》卷八十二载:“癸亥(1383)夏四月提举戴良卒于京师。”《故九灵先生戴公墓志铭》:“一日感微疾,即为书谢诸亲旧,犹拳拳以忠孝大节为语。迨疾,亟召乐,谓曰:‘吾罪戾本深,赖圣恩宽贷,获保首领以死,念无报效,汝等幸自勉,以盖前人之諐,乃为贤子孙耳。’语毕,遂端坐卒于寓舍。”朱彝尊《曝书亭记》卷六三载朱元璋“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明年(1383)四月,卒于狱。”《诸暨县志》载:“致因忤逆太祖意入狱。待罪之日,作书告别亲旧,仍以忠孝大节之语。卒于狱中,或说系自裁而逝。”

参考文献 编辑

《四库全书提要》。 《列朝诗集小传》钱谦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