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甲
历史
编辑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斗六甲地区为一街庄,称为“斗六甲庄”,隶属于东螺西堡。该庄北与三块厝庄为邻,东北一小段与牛稠仔庄为界,东与新庄仔庄、溪墘厝庄为邻,南边及西南边为路口厝庄,西边为大湖厝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彰化厅。1903年(明治三十六年)6月,该庄编入“小埔心区”,隶属于彰化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小埔心区改隶属于台中厅。1920年(大正九年),废厅、支厅、区、街庄(旧制)改设州、郡、街庄(新制)、大字,该庄改制为“斗六甲”大字,隶属于台中州北斗郡埤头庄[3]。
聚落
编辑本地区发展较早的聚落为位于中部偏东南的主聚落斗六甲,在日治期初期的官方地图上已有记载[1]。
交通
编辑国道1号又称“中山高速公路”,是贯穿台湾西部的两条纵向高速公路之一,大致以北北东—南南西走向转纵向蜿蜒经过斗六甲地区东部边界外不远处。北斗交流道即在东郊,可与北侧的县道150号以引道相连,并与南侧的乡道彰183线、县道152号、省道台1线以溪州连络道相连。由此可快速前往国道1号沿线各地。[1][4]
县道145号(彰水路二段)是埤头至六脚乡港尾寮的道路,大致以北微东—南微西走向经过本地区西北部凸出部分的西侧边界地带。由该道路向北微东可前往埤头市区并止于县道150号路口,[5]向南微西转南南东再转南南西可前往西螺、虎尾、土库、元长等地。[1][4][6]
县道152号(溪林路)是大城乡公馆至名间的道路,大致以西微南—东微北走向经过本地区东南部凸出部分的南侧边界地带。由该道路向西微南转西北可前往竹塘、大城并止于省道台17线路口,向东微北转东北再转东可前往溪州、二水、名间并止于省道台3线路口。[1][4][7]
乡道彰180线(陆兴路、光华路)是斗六甲至新庄的道路,其西侧端点位于斗六甲聚落北郊的乡道彰185线路口。由此向东南转南南西至光华路路口,转东南东再转东微北,出境后可前往溪墘厝与新庄子交界地带、新庄子并止于乡道彰183线路口。[1][2][8]
乡道彰184线(上四户至斗六甲无名道路、嘉兴路、福德路底斜对面延伸道路、福德路)是四户子至溪墘厝的道路,其西侧端点位于本地区西北部凸出部分西侧边界外缘的彰水路二段(县道145号)135号清华合板公司旁丁字路口。由此向东蜿蜒而行,顺路转南再转东南东,至彰185线路口转南南西与其共线约80米后转东南东独行,至陆兴路路口转斜角向东南之福德路,顺路转东再转东南蜿蜒而行,其后转东出境,可前往溪墘厝北部西侧凸出部分、溪墘厝与新庄子交界地带并止于县道152号路口。[1][2][8]
乡道彰185线(嘉兴路、中华路)是芙朝至路口厝的道路,大致以北北东—南南西走向到达本地区东北角后,沿北部边界行一小段后入境蜿蜒而行,经乡道彰180线起点路口后,于斗六甲聚落西北侧经乡道彰184线右侧路口并与其共线约80米,经乡道彰184线左侧路口后独行,于聚落西南侧至本地区西南部边界,转南微西沿边界行一小段路,至嘉和路路口顺路转西南西出境。由该道路向北北东可前往三块厝与牛稠子交界地带、牛稠子并止于乡道彰183线路口,向西南西转西南再转南南西可前往路口厝并止于县道152号路口。[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