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性偏好
(重定向自显示性偏好)
显示性偏好理论(Revealed preference theory),经济学术语,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提出的消费者行为理论。通过这个理论可以从消费者行为分辨最好的可能选择。换句话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可以显示他们的喜好。
历史背景
编辑这个理论的出现,是基于消费者需求理论以边际替代率作为依归。而边际替代率的假设,就是消费者是为了把功用极大化而作消费决定。虽然功用极大化的假设不受争议,但显示性偏好隐含着的功用函数就难以被准确计算。显示性偏好理论就能弥补需求理论的不足,借观察行为来界定功用函数。
理论
编辑假设某甲有两个消费选择:买两个苹果和三条香蕉,或者买二条香蕉和三个苹果。如果两个选择的费用一样,而他选了前者,那就表示某甲喜欢前者多于后者。然后,这显示前者永远都较后者受欢迎。如果该消费者买后者,就一定是他负担不起买前者的费用。
理论进一步显示,偏好是带有传递关系的。如果我们有A、B、C到Z多个选择,而偏好A多于B、B多于C,如此类推。那结论就显示出,我们对A的偏好多于C,一直数下去,多于Z。有了这套理论,经济学家就可以规划与消费者理论的模组一致的无差异曲线。
参考
编辑Nicholson, W. (2005) Microeconomics, Thomson, Southwestern.
这是一篇经济学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